1 引言 | 第1-18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学研究进展综述 | 第8-16页 |
·本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30页 |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病原学检验方法 | 第20-21页 |
·中草药制剂的提取及组方 | 第21页 |
·体外抑菌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体内抑菌试验的方法 | 第23页 |
·建立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模型 | 第23-26页 |
·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试验 | 第26-27页 |
·免疫学指标及其它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大鼠子宫组织切片的制作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30-45页 |
·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 第30页 |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 第30-35页 |
·体内抑菌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中草药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作用结果 | 第37-41页 |
·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的含量 | 第41页 |
·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 | 第41-42页 |
·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42-45页 |
4 讨论 | 第45-50页 |
·病原菌分离、鉴定情况 | 第45页 |
·抗生素和中草药对分离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45-46页 |
·中草药复方体内抑菌作用 | 第46页 |
·中草药对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作用 | 第46-47页 |
·关于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中药对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的含量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