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5页 |
| ·课题来源、意义及目的 | 第12-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动态再结晶基本特征及微观组织模拟现状 | 第13-16页 |
| ·参数识别 | 第16-24页 |
| ·反分析的数学描述 | 第16-17页 |
| ·参数识别的理解 | 第17-19页 |
| ·目标函数 | 第19-21页 |
| ·优化方法 | 第21-24页 |
| ·参数反分析方法在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 第24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考虑动态再结晶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参数识别 | 第25-40页 |
| ·热力学考虑 | 第25页 |
| ·动态再结晶几何模型 | 第25-27页 |
| ·流动应力 | 第27-32页 |
| ·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化方程 | 第32-34页 |
| ·考虑动态再结晶的粘塑性本构关系 | 第34-35页 |
| ·流动准则 | 第34-35页 |
| ·考虑动态再结晶的粘塑性本构关系 | 第35页 |
| ·考虑动态再结晶的粘塑性本构关系的参数识别 | 第35-38页 |
| ·问题提出 | 第36-37页 |
| ·正分析的描述 | 第37-38页 |
| ·参数反分析的描述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目标函数构造 | 第40-57页 |
| ·试验及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 ·目标函数构造 | 第41-43页 |
| ·目标函数中变量的选择 | 第41页 |
| ·目标函数形式 | 第41-43页 |
| ·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 第43-48页 |
| ·计算值 | 第48-55页 |
| ·应变速率磨平 | 第49-50页 |
| ·初始速度场的确定 | 第50页 |
| ·网格重新划分 | 第5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目标函数性质研究 | 第57-78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57-62页 |
| ·模型及目标函数分析 | 第57-58页 |
| ·灵敏度分析 | 第58-62页 |
| ·目标函数性质的研究 | 第62-77页 |
| ·数值方法的选择 | 第62页 |
| ·改进的随机抽样算子 | 第62-63页 |
| ·目标函数的性质 | 第6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全局优化算法的构造 | 第78-109页 |
| ·算法要求 | 第78页 |
| ·构造思想 | 第78-80页 |
| ·算法构造 | 第80-108页 |
| ·遗传算法 | 第80-92页 |
| ·局部优化算法 | 第92-105页 |
| ·全局优化算法 | 第105-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第六章 参数反分析的实现-软件编制 | 第109-116页 |
| ·程序编制 | 第109-110页 |
| ·应用举例 | 第110-114页 |
| ·Richards模型和MMF模型参数识别 | 第110-111页 |
| ·考虑晶粒尺寸长大的超塑性本构关系的参数识别 | 第111-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 第七章 考虑动态再结晶的粘塑性本构关系的参数识别 | 第116-124页 |
| ·参数识别过程 | 第116-117页 |
| ·实验验证 | 第117-120页 |
| ·讨论 | 第120-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全文总结 | 第124-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 致谢及声明 | 第134-13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