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东北草原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特性及其进化机理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9页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4-17页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7-25页
   ·进化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5-29页
   ·适应性研究进展第29-33页
   ·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及其分化的研究进展第33-36页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36-39页
第二章 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第39-49页
   ·松嫩平原自然概况第39-41页
   ·实验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第41-43页
   ·天然种群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第43页
   ·指标的测定第43-45页
   ·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第45-49页
第三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对盐碱胁迫的响应第49-63页
   ·植株含水率的响应第49-50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第50-53页
   ·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响应第53页
   ·叶片水势的响应第53-54页
   ·植株脯氨酸含量的响应第54-56页
   ·体内无机离子含量的响应第56-60页
   ·结论与讨论第60-63页
第四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第63-70页
   ·对植株含水率的影响第63-64页
   ·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64页
   ·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64-66页
   ·对体内脯氨酸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第66-67页
   ·结论与讨论第67-70页
第五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对CO_2倍增的生理响应第70-80页
   ·对最大光合速率的影响第70-72页
   ·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第72-73页
   ·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73-75页
   ·对气孔导度的影响第75-76页
   ·对表观量子效率的影响第76-77页
   ·结论与讨论第77-80页
第六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的生理动态第80-91页
   ·种群土壤因子概况第80-82页
   ·种群含水率第82-83页
   ·叶绿素第83页
   ·水势第83-85页
   ·细胞膜透性第85页
   ·氮含量第85页
   ·主导因子分析第85-87页
   ·结论与讨论第87-91页
第七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特征的数量动态第91-102页
   ·种群高度第91页
   ·密度第91-93页
   ·生物量动态第93页
   ·分株重动态第93-95页
   ·种群生物量配置第95页
   ·种群调节机制第95-99页
   ·结论与讨论第99-102页
第八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结构第102-114页
   ·年龄结构第102-105页
   ·生物量结构第105-108页
   ·分蘖节和根茎的营养繁殖力第108-110页
   ·分蘖株牛产力第110-111页
   ·根茎物质储量第111页
   ·结论与讨论第111-114页
第九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繁殖及其适应对策第114-122页
   ·营养繁殖规律第114-115页
   ·生殖分配Ⅰ第115-117页
   ·生殖生长特性第117-118页
   ·有性生殖的数量特征及其可塑性第118-119页
   ·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第119-120页
   ·结论与讨论第120-122页
第十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构件的生长规律第122-137页
   ·叶构件数量特征第122页
   ·叶生物量与分蘖株生物量的关系第122-125页
   ·叶生物量与分蘖株高度的关系第125-127页
   ·不同叶位叶构件的生物量配置第127-128页
   ·不同叶位叶构件的异速生长规律第128-133页
   ·不同龄级分蘖株各构件的生物量配置第133-134页
   ·结论与讨论第134-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栗淀粉的理化特性与板栗产品开发研究
下一篇:含Sb聚硅烷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