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前言第1-8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第8-19页
 (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思想第8-10页
  1 、 “天人合一”的涵义第8页
  2 、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思想第8-10页
 (二) 儒家的生态伦理观第10-15页
  1 、 “天有行常”的生态自然观第11页
  2 、 “仁民爱物”和“民胞物与”的生态道德观第11-12页
  3 、 “以时禁发,以时养发”的生态伦理规范第12-14页
  4 、 “与天地相参”的生态道德目标第14-15页
 (三)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第15-19页
  1 、 “道法自然”的自然宇宙观第15-16页
  2 、 “贵生”的生态道德观第16-17页
  3 、 “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生态伦理原则第17-18页
  4 、 “相生相养”、“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活准则第18-19页
二、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作用及其现代价值第19-31页
 (一) “天人合一”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第19-23页
  1 、 “天人合一”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整体思维的特征第19-20页
  2 、 “天人合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辩证思维第20-21页
  3 、 “天人合一”有别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致思路径第21-23页
 (二) 中国古代“仁民爱物”、“天道生生”等思想对构建生态伦理学的体系有重要意义第23-25页
  1 、 儒家从“仁”出发,把人际道德向生态道德扩展第24-25页
  2 、 道家从“道”出发,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万物第25页
 (三) “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第25-28页
  1 、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涵义是兼顾未来的发展第26页
  2 、 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涵义是整体发展第26-27页
  3 、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平等发展第27-28页
 (四)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法规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第28-30页
  1 、 古代生态伦理法规中“取物不尽物”的中庸原则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29页
  2 、 古代生态伦理法规中“取物以顺时”的主张对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仍有参考价值第29-30页
 (五)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局限性第30-31页
三、 积极构建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31-44页
 (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第31-33页
  1 、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第32页
  2 、 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第32页
  3 、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客观需要第32页
  4 、 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32-33页
  5 、 是改变脆弱的生态国情和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的重要途径第33页
  6 、 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点的关键第33页
 (二) 关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对策的思考第33-44页
  1 、 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第33-35页
  2 、 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35-37页
  3 、 加快环境法制建设进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第37-39页
  4 、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保证第39-40页
  5 、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变成全民族、各行业的科学实践活动第40-44页
注释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交通系统中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乳腺癌中c-Myc、cyclinE及cyclinD1、R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