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页 |
第一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研究进展 | 第13-30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发展简介 | 第14-15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原理 | 第15-17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调制器 | 第17-24页 |
·狭缝式热调制 | 第18-19页 |
·径向冷调制 | 第19-20页 |
·冷喷调制 | 第20-21页 |
·阀调制 | 第21-22页 |
·各种调制技术比较 | 第22-24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检测器 | 第24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基础研究 | 第24-25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应用 | 第25-30页 |
·石油馏分的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GC×GC 用于精油组成分析 | 第26-27页 |
·GC×GC 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中药挥发油 | 第28-29页 |
·其它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烟气组成研究概况 | 第30-37页 |
·引言 | 第30页 |
·烟气的化学组成 | 第30-34页 |
·烟气中的主要含氮化合物 | 第33页 |
·烟气中的主要含氧化和物 | 第33-34页 |
·烟气中的主要烃类化合物 | 第34页 |
·烟气组成研究的主要分析手段 | 第34-36页 |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 | 第34-35页 |
·高效液相色谱 | 第35页 |
·红外光谱 | 第35页 |
·多维联用技术 | 第35-36页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36页 |
·烟气组成分析中存在的困难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离分析研究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54页 |
第二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保留值预测和分离条件最佳化研究 | 第54-84页 |
第一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二维保留值的预测 | 第54-65页 |
·引言 | 第54页 |
·原理 | 第54-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GC×GC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两维死时间的测定 | 第56-57页 |
·两维保留规律方程常数的测定 | 第57-59页 |
·二维保留时间的预测 | 第59-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柱温最佳化 | 第65-74页 |
·引言 | 第65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程序升温速率优化的原理 | 第65-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GC×GC | 第68页 |
·试剂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初始温度的确定 | 第69页 |
·最佳程序升温速率的确定 | 第69-71页 |
·最终 GC×GC 条件的确定 | 第71页 |
·柱温优化条件下的 1DGC 和 GC×GC 分离比较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三节 其它操作条件对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影响的研究 | 第74-82页 |
·引言 | 第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柱参数对分离的影响 | 第74-76页 |
·起始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 第76-77页 |
·线速对分离的影响 | 第77-78页 |
·固定相的选择对分离的影响 | 第78-79页 |
·二维峰容量对分离的影响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第三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正交分离特性的研究 | 第84-107页 |
第一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正交分离 | 第84-93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正交分离原理 | 第85-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起始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 第87-88页 |
·程升速率对正交分离的影响 | 第88-89页 |
·两维柱温差异对正交分离的影响 | 第89-90页 |
·柱系统的选择对正交分离的影响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二节 因子分析法用于估算全二维气相色谱的正交分离 | 第93-105页 |
·引言 | 第93页 |
·原理 | 第93页 |
·假设 | 第93-96页 |
·相关矩阵和峰分布夹角矩阵的计算 | 第94-95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实际峰容量 | 第95-96页 |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4页 |
·实际峰容量的影响因素 | 第97-98页 |
·因子分析用于评价同系物的二维分离 | 第98-99页 |
·因子分析用于评价同族化合物的二维分离 | 第99-100页 |
·因子分析用于评价多族化合物的二维分离 | 第100-102页 |
·因子分析用于评价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体系的二维分离 | 第102-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定性方法学研究 | 第107-131页 |
第一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二维保留指数的计算 | 第107-115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原理 | 第108-109页 |
·实验部分 | 第109-110页 |
·GC×GC | 第109页 |
·试剂 | 第109-11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4页 |
·任意温度条件下正构烷烃在第二维保留时间的预测 | 第110页 |
·碳数规律常数及其温度系数的测定 | 第110-112页 |
·二维保留指数的计算 | 第112-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二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的方法学研究 | 第115-128页 |
·引言 | 第115页 |
·实验部分 | 第115-116页 |
·全二维气相色谱 | 第115页 |
·飞行时间质谱 | 第115-116页 |
·数据处理 | 第1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7页 |
·GC×GC/TOFMS 二维谱图的生成 | 第116页 |
·GC×GC/TOFMS 的重叠峰解析 | 第116-117页 |
·GC×GC/TOFMS 自动数据处理 | 第117-123页 |
·峰表的生成 | 第117-118页 |
·峰表的处理 | 第118-120页 |
·自动处理结果的手动纠错 | 第120-123页 |
·结构谱图 | 第123-125页 |
·保留指数 | 第125-127页 |
·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1页 |
第五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卷烟烟气粒相物化学组成的表征 | 第131-189页 |
第一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卷烟烟气粒相物酸性馏分的表征 | 第133-150页 |
·引言 | 第133-134页 |
·实验部分 | 第134-136页 |
·GC×GC 仪器和柱系统 | 第134页 |
·飞行时间质谱 | 第134页 |
·数据处理 | 第134-136页 |
·酸性馏分的制备 | 第1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9页 |
·GC×GC/TOFMS 方法的建立 | 第136-139页 |
·1DGC,GC×GC,GC×GC/TOFMS 分离比较 | 第139-140页 |
·卷烟烟气粒相物酸性馏分的定性 | 第140-144页 |
·酸性馏分中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的定性 | 第144-149页 |
·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二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卷烟烟气粒相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表征 | 第150-162页 |
·引言 | 第150页 |
·实验部分 | 第150-152页 |
·GC×GC 仪器和柱系统 | 第150-151页 |
·飞行时间质谱 | 第151页 |
·数据处理 | 第151页 |
·碱性馏分的制备 | 第151-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2-161页 |
·1DGC 分析 | 第152-153页 |
·GC×GC 分离 | 第153-155页 |
·含氮化合物的鉴定 | 第155-161页 |
·自动数据处理-峰表定性 | 第155-156页 |
·峰表处理辅以结构谱图 | 第156-158页 |
·线性程升保留规律识别异构体的精确结构 | 第158-161页 |
·小结 | 第161-162页 |
第三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卷烟烟气粒相物中酚类化合物的表征 | 第162-172页 |
·引言 | 第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162-163页 |
·GC×GC 仪器和柱系统 | 第162-163页 |
·飞行时间质谱 | 第163页 |
·数据处理 | 第163页 |
·酚类馏分的制备 | 第1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3-171页 |
·GC×GC/TOFMS 方法的建立 | 第163-164页 |
·酚类化合物的 GC×GC 分离 | 第164页 |
·不同酚类衍生物的二维分离模式及其定性结果 | 第164-171页 |
·烷基、烯基苯酚类化合物 | 第165-167页 |
·萘酚类化合物 | 第167-168页 |
·苯基苯酚类化合物 | 第168-169页 |
·甲氧基苯酚类化合物 | 第169-171页 |
·小结 | 第171-172页 |
第四节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卷烟烟气粒相物中烃类化合物的表征 | 第172-185页 |
·引言 | 第172页 |
·实验部分 | 第172-173页 |
·GC×GC 仪器和柱系统 | 第172-173页 |
·飞行时间质谱 | 第173页 |
·数据处理 | 第173页 |
·烃类馏分的制备 | 第1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73-184页 |
·GC-MS/EI 和 GC-MS/PCI 用于烃类馏分的分析 | 第173-176页 |
·GC×GC 用于非极性烃类馏分的分离 | 第176-177页 |
·烃类化合物的鉴定 | 第177-184页 |
·烷烃、烯烃和环烷烃 | 第177-178页 |
·芳烃 | 第178-181页 |
·萜烯类化合物 | 第181-184页 |
·小结 | 第184-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89页 |
第六章 全二维气相色谱用于卷烟烟气粒相物中典型化合物的定量研究 | 第189-213页 |
·引言 | 第189页 |
·实验部分 | 第189-191页 |
·仪器和柱系统 | 第189-190页 |
·数据处理 | 第190页 |
·试剂 | 第190-191页 |
·烟气样品制备 | 第1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1-211页 |
·卷烟烟气中重要含氮化合物的定量研究 | 第191-199页 |
·GC×GC 柱系统的选择 | 第191-193页 |
·GC×GC 定量的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193-198页 |
·不同卷烟主流烟气中含氮化合物的定量 | 第198-199页 |
·卷烟烟气中重要中性化合物的定量研究 | 第199-206页 |
·1DGC 和 GC×GC 的分离比较 | 第199-201页 |
·GC×GC 定量的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201-205页 |
·不同卷烟烟气粒相物中中性化合物的定量结果 | 第205-206页 |
·1DGC 和 GC×GC 定量结果比较 | 第206-211页 |
·小结 | 第211-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13页 |
论文总结 | 第213-215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第215-219页 |
致谢 | 第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