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5页 |
引言 | 第5-8页 |
第一章 文本:无可辩驳的事实与无法再现的真实 | 第8页 |
第二章 解剖:《长笛赋》结构解读 | 第8-15页 |
一、 音乐描写细致解剖 | 第9-12页 |
二、 思想阐发细致解剖 | 第12-15页 |
第三章 再现:不同视野下的《长笛赋》 | 第15-26页 |
一、 赋学视野下的《长笛赋》 | 第15-19页 |
1 、 创作题材上的丰富和发展 | 第17-18页 |
2 、 创作模式上的继承与发展 | 第18-19页 |
二、 审美视野下的《长笛赋》 | 第19-23页 |
1 、 悲情之美 | 第19页 |
2 、 奇谲之美 | 第19-21页 |
3 、 浪漫之美 | 第21-22页 |
4 、 节奏之美 | 第22-23页 |
三、 思想视野下的《长笛赋》 | 第23-26页 |
第四章 重构-《长笛赋》深层解读 | 第26-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32页 |
参考书目 | 第32-33页 |
附录 | 第33-44页 |
附录一 马融辞赋今存篇目叙录 | 第33-35页 |
附录二 马融经学论著述要 | 第35-44页 |
经学附录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