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混凝土梁永存预应力试验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引言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9-11页 |
·预应力大小与动刚度的相关分析 | 第9页 |
·预应力大小与静刚度的相关分析 | 第9页 |
·预应力与混凝土应变的相关分析 | 第9-10页 |
·预应力与普通钢筋应变的相关分析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1-23页 |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动力力学性能 | 第11-14页 |
·基本假定 | 第11页 |
·截面分析 | 第11-12页 |
·线弹性分析 | 第12-13页 |
·挠度分析 | 第13-14页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 | 第14-18页 |
·变形条件 | 第14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14-16页 |
·平衡方程 | 第16页 |
·截面刚度分析 | 第16-17页 |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17-18页 |
·简支梁动力分析 | 第18-22页 |
·动力参数求解 | 第18-20页 |
·冲击模型分析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单梁模型试验概况 | 第23-29页 |
·模型设计 | 第23-24页 |
·模型尺寸 | 第23页 |
·模型材料性质 | 第23-24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测点布设 | 第26-27页 |
·百分表布设 | 第26页 |
·加速度传感器布设 | 第26页 |
·混凝土应变片布设 | 第26页 |
·钢筋应变片布设 | 第26-27页 |
·测试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回归分析 | 第29-44页 |
·动刚度分析 | 第29-33页 |
·试验成果 | 第30-32页 |
·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规律分析 | 第33页 |
·静刚度分析 | 第33-37页 |
·试验成果 | 第33-34页 |
·回归分析 | 第34-36页 |
·规律分析 | 第36-37页 |
·应变分析 | 第37-42页 |
·试验成果 | 第37页 |
·回归分析 | 第37-42页 |
·规律分析 | 第42页 |
·刚度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应力释放方法的研究 | 第44-49页 |
·混凝土应力释放 | 第44-47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44页 |
·试验分析 | 第44-47页 |
·钢筋应力释放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永存预应力预测 | 第49-54页 |
·动刚度预测法 | 第49-50页 |
·基本原理 | 第49页 |
·预测流程 | 第49-50页 |
·使用范围 | 第50页 |
·静刚度预测法 | 第50-51页 |
·基本原理 | 第50页 |
·预测流程 | 第50-51页 |
·使用范围 | 第51页 |
·应力释放预测法 | 第51-53页 |
·基本原理 | 第51-52页 |
·预测流程 | 第52页 |
·使用范围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4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表 | 第5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