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M的城缘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规划研究--以西安骊山·秦始皇帝陵风景名胜区为例
1 绪论 | 第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交通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9-10页 |
·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提出问题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的体系框架 | 第13-14页 |
·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6页 |
2 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交通 | 第16-26页 |
·旅游系统结构及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旅游系统结构 | 第16-17页 |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 第17-19页 |
·城市旅游 | 第19-22页 |
·风景名胜区 | 第19-20页 |
·城缘风景名胜区 | 第20-22页 |
·城市旅游交通 | 第22-25页 |
·旅游交通特征 | 第23页 |
·城缘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城缘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需求供应分析 | 第26-45页 |
·旅游交通流分析 | 第26-32页 |
·旅游交通基本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旅游交通派生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旅游交通流容量 | 第31-32页 |
·旅游交通需求分析 | 第32-41页 |
·旅游交通需求分析原则 | 第32-33页 |
·游客流量分析 | 第33-34页 |
·路段流量分析 | 第34-41页 |
·旅游交通容量分析 | 第41-43页 |
·兵马俑博物馆容量 | 第41页 |
·HOV专用车道的客流容量 | 第41页 |
·景区道路设施的供给容量分析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4 基于TDM的旅游交通规划理论 | 第45-62页 |
·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政策 | 第45-48页 |
·大城市交通问题 | 第45-46页 |
·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原因 | 第46-48页 |
·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政策沿革 | 第48页 |
·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TDM)理论 | 第48-58页 |
·TDM的概念和内涵 | 第48-49页 |
·TDM的基础理论 | 第49-54页 |
·TDM在国外的实践 | 第54-56页 |
·TDM应用评价与展望 | 第56-58页 |
·基于TDM的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的理论 | 第58-60页 |
·制定的机理 | 第58页 |
·基于TDM的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的理论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5 基于TDM的旅游交通规划实证研究 | 第62-83页 |
·项目概述 | 第62-63页 |
·项目区位 | 第62页 |
·文物资源 | 第62-63页 |
·保护范围 | 第63页 |
·实证研究概述 | 第63-65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64页 |
·现状概述 | 第64-65页 |
·旅游交通现状 | 第65-77页 |
·客源分析 | 第65-67页 |
·道路网络 | 第67-70页 |
·停车设施 | 第70-72页 |
·主要交通工具 | 第72-74页 |
·城区建设与旅游设施 | 第74-75页 |
·对外交通联系 | 第75-76页 |
·旅游流与旅游线路 | 第76-77页 |
·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分析 | 第77页 |
·基于TDM的旅游交通规划设想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语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文中插图来源: | 第88-90页 |
文中表格来源: | 第90-92页 |
附表 | 第92-95页 |
附表1 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 第92-93页 |
附表1 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览表 续表1 | 第93-94页 |
附表2 现场交通流观测表格格式 | 第94-95页 |
附图 | 第95-100页 |
附图1 骊山风景名胜区●秦始皇帝陵区位图1 | 第95-96页 |
附图2 骊山风景名胜区●秦始皇帝陵区位图2 | 第96-97页 |
附图3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文物遗址分布图 | 第97-98页 |
附图4 骊山风景名胜区●秦始皇帝陵文物分布图 | 第98-99页 |
附图5 骊山风景名胜区●秦始皇帝陵交通体系图 | 第99-100页 |
附图6 骊山风景名胜区●秦始皇帝陵交通规划图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