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5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7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挺立” | 第7-11页 |
| ·简介 | 第7-9页 |
| ·作用机理与应用范围 | 第9页 |
| ·合成路线 | 第9-11页 |
| ·雷尼镍及其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 | 第11-24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雷尼镍的制备 | 第12-17页 |
| ·雷尼镍的物化性质 | 第17-21页 |
| ·雷尼镍的改性 | 第21-22页 |
| ·雷尼镍的中毒 | 第22-23页 |
| ·雷尼镍的使用寿命与再生方法 | 第23-24页 |
| ·手性加氢——雷尼镍研究的新领域 | 第24页 |
| ·雷尼镍对间苯二酚的加氢 | 第24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8页 |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5-28页 |
| ·分析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 ·间苯二酚与1,3-环己二酮物系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5-27页 |
| ·3,5-二羟基苯甲酸与3,5 二氧代环己烷羧酸物系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7-28页 |
| ·耗氢量的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 ·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 | 第29-33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 ·催化剂的评价 | 第31-33页 |
| ·间苯二酚的常压催化加氢 | 第33页 |
| ·间苯二酚的带压催化加氢 | 第33-35页 |
| ·催化剂的不同制备条件 | 第33-34页 |
| ·间苯二酚带压催化加氢 | 第34-35页 |
| ·1,3-环己二酮的提取和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 ·1,3-环己二酮的提取 | 第35-36页 |
| ·产品1,3-环己二酮的红外分析 | 第36页 |
| ·3,5-二羟基苯甲酸催化加氢制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75页 |
| ·间苯二酚与1,3-环己二酮物系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8-41页 |
| ·检测器波长的确定 | 第38页 |
| ·样品pH 值和液相色谱洗脱方法的确定 | 第38-39页 |
| ·样品定量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 ·分析方法的讨论 | 第40-41页 |
| ·3,5-二羟基苯甲酸与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的分析谱图及标准曲线 | 第41-43页 |
| ·耗氢量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的评价 | 第44-49页 |
| ·雷尼镍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原料使用量的说明 | 第44-45页 |
| ·不同条件下的催化剂制备过程出现的现象 | 第45页 |
| ·催化剂评价正交实验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5-49页 |
| ·间苯二酚常压加氢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间苯二酚带压加氢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61页 |
| ·正交表表2-8 的设计思路 | 第51页 |
| ·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51-56页 |
| ·各因素对间苯二酚转化率、1,3-环己二酮收率、1,3-环己二酮选择性的影响的讨论 | 第56-61页 |
| ·间苯二酚加氢产物的红外光谱 | 第61-62页 |
| ·3,5-二羟基苯甲酸加氢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73页 |
| ·正交表表2-10 的设计思路 | 第62-63页 |
| ·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63-68页 |
| ·各因素对3,5-二羟基苯甲酸转化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收率、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选择性的影响的讨论 | 第68-73页 |
| ·间苯二酚和3,5-二羟基苯甲酸加氢的比较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附录 | 第8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