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汽车前照灯的性能指标 | 第10-12页 |
·汽车前照灯的现状与发展 | 第12-14页 |
·汽车前照灯的配光型式 | 第12-14页 |
·汽车前照灯反射体的一般设计流程 | 第14-15页 |
·汽车前照灯光学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15-17页 |
·国内外自由曲面反射体汽车前照灯的发展状况 | 第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汽车前照灯反射器设计的光学基础 | 第19-33页 |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 第19-24页 |
·辐射通量 | 第19-20页 |
·光通量 | 第20页 |
·立体角 | 第20-22页 |
·发光强度 | 第22页 |
·照度 | 第22-23页 |
·亮度 | 第23-24页 |
·光源的描述 | 第24-33页 |
·光源的种类 | 第24-25页 |
·光源数学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汽车前照灯光源数学模型的具体实现 | 第28-31页 |
·光线追踪初始值的确定 | 第31-32页 |
·光通量不变性原理及应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汽车前照灯反射体配光计算 | 第33-46页 |
·光线追踪的计算 | 第33-38页 |
·光线追踪的基本原理 | 第33页 |
·光线追踪的计算 | 第33-35页 |
·反射体光输出计算理论 | 第35-38页 |
·照度计算 | 第38-43页 |
·配光屏上光斑的照度计算 | 第38-41页 |
·显示屏上象素的照度计算 | 第41-42页 |
·显示屏上网格的照度计算 | 第42-43页 |
·显示屏上任意点的照度计算 | 第43页 |
·光形显示 | 第43-46页 |
·着色方式 | 第43-44页 |
·等照度曲线的绘制原理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LightTools的多曲面反射体的设计 | 第46-52页 |
·LightTools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OM及OLE | 第46-47页 |
·多曲面反射体的开发 | 第47-48页 |
·配光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反射体生成的主程序 | 第49-52页 |
第五章 自由曲面基本理论方法分析 | 第52-60页 |
·参数曲面的概念 | 第52-54页 |
·Bézier曲面 | 第54-57页 |
·Bézier曲线 | 第54-56页 |
·Bézier曲面 | 第56-57页 |
·B样条曲面 | 第57-60页 |
·B样条曲线 | 第57-58页 |
·B样条曲面 | 第58-60页 |
第六章 B样条曲面在汽车前照灯反射体设计中的应用 | 第60-65页 |
·B样条的曲面优势 | 第60-61页 |
·B样条曲面反射体模型 | 第61-62页 |
·B样条模型 | 第61-62页 |
·与B样条曲面相关的计算方法 | 第62-65页 |
·B样条曲面的法向量 | 第62-63页 |
·入射光线与反射体的求交 | 第63-64页 |
·初始控制点的形成 | 第64-65页 |
第七章 自由曲面反射体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65-77页 |
·汽车前照灯反射体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思 | 第65-70页 |
·原型系统的模块分析与界面总体布局 | 第66-67页 |
·窗口设计 | 第67-70页 |
·程序功能模块介绍 | 第70-77页 |
·光源模型的输入 | 第70-71页 |
·反射体初始性状的输入 | 第71页 |
·三面投影变换和正测轴变换 | 第71-72页 |
·控制点调整 | 第72页 |
·结果输出 | 第72-73页 |
·反射体三维可视 | 第73-74页 |
·结果验证 | 第74-77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硕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