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

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内再选择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前言第9-13页
   ·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0-12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3-17页
   ·试验地概况第13页
   ·试验材料第13页
   ·试验方法第13页
   ·材料收集与整理第13-14页
   ·统计分析第14-17页
     ·方差分析第14页
     ·相关分析第14-15页
     ·遗传参数估算第15-16页
     ·主成分分析第16-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40页
   ·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第17-19页
     ·马尾松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第17页
     ·马尾松幼林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第17-19页
   ·处理平均数效应分析及其优良家系筛选第19-20页
   ·相关分析第20-23页
     ·简相关分析第21-22页
     ·性状间的相关第22-23页
   ·马尾松家系性状遗传参数估算第23-25页
   ·参试家系生产力评价和优良家系的选择第25-31页
     ·生长性状评价第25-29页
     ·生产力指数(阅1)第29-31页
   ·马尾松家系遗传稳定性分析第31-33页
     ·遗传稳定怀参数估计第31-32页
     ·马尾松家系稳定性评价第32-33页
   ·马尾松优树子代优良家系选择的综合评价第33-35页
     ·家系的速生性分析第33页
     ·速生稳定性分析第33-35页
   ·马尾松家系单点多性状综合评价及选择第35-40页
     ·遗传距离分析第36-38页
     ·育种值评选法第38-40页
4 优树材料分析第40-45页
   ·坐标综合评定法第40-41页
   ·主分量分析第41-42页
   ·马尾松优树性状的多变量分析第42-45页
     ·性状间的生物学距离第43-44页
     ·对入选优树的评定第44-45页
5 马尾松多世代遗传改良策略第45-51页
   ·马尾松多世代遗传改良的目标与方向第45页
   ·研究内容第45-46页
   ·改良步骤第46页
   ·马尾松多世代遗传改良方案第46-48页
     ·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的群体组成第47-48页
     ·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第48页
   ·育种群体结构与组成第48-50页
   ·改良策略第50-51页
     ·扩大多世代育种的原始选择群体第50页
     ·全面进行遗传改良,提高遗传增益第50页
     ·开展无性系育种工作,积极推广优良家系第50页
     ·建立双主线群体,融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于一体第50页
     ·采用多世代轮回选择方式,防止遗传基础变窄第50-51页
   ·育种群体的评选方法第51页
6 总结第51-53页
7 讨论第53-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第62-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辛提卡IF一阶逻辑研究
下一篇:左羟丙哌嗪衍生物的合成与镇咳活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