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论文

基于聚类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模糊控制的发展历史第10-12页
 1.3 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第12-13页
 1.4 模糊神经网络的发展概述第13-17页
 1.5 聚类算法概述第17-18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T-S模糊神经网络第20-41页
 2.1 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第20-27页
  2.1.1 模糊集及其表达方式—隶属度函数第20页
  2.1.2 模糊逻辑运算第20-22页
  2.1.3 If...then规则第22-23页
  2.1.4 模糊推理第23-24页
  2.1.5 模糊控制概述第24-26页
  2.1.6 模糊系统的T-S模型:第26-27页
 2.2 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第27-32页
  2.2.1 人工神经元模型第28页
  2.2.2 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第28-32页
 2.3 模糊神经网络第32-40页
  2.3.1 基于标准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第35-37页
  2.3.2 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第37-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基于改进聚类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第41-66页
 3.1 模糊聚类算法第41-53页
  3.1.1 K均值聚类第43-45页
   3.1.1.1 算法步骤第43-44页
   3.1.1.2 仿真实例第44-45页
  3.1.2 模糊C均值聚类第45-46页
  3.1.3 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第46-52页
   3.1.3.1 算法分析第46-48页
   3.1.3.2 改进方案第48-50页
   3.1.3.3 仿真实例第50-52页
  3.1.4 最近邻聚类决策规则第52-53页
 3.2 在模糊神经网络中引入聚类算法的原因第53-54页
 3.3 一种模糊最近邻学习算法第54-56页
 3.4 基于一种改进聚类学习算法的T-S模糊神经网络第56-65页
  3.4.1 原算法缺陷第56-57页
  3.4.2 改进方案第57-59页
  3.4.3 基于聚类算法的T-S模糊神经模型的实现第59-63页
  3.4.4 仿真实例第63-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第66-75页
 4.1 基于离散T-S模糊模型的稳定性分析第66-71页
 4.2 基于连续T-S模糊模型的稳定性分析第71-74页
 4.3 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建立和发展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构想
下一篇:中国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