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大气监测论文

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第9-11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北京大气环境的区域特征及污染边界层第13-28页
 2.1 引言第13页
 2.2 北京大气环境的区域特征及污染边界层第13-17页
 2.3 激光雷达监测污染边界层和大气汇聚带第17-26页
  2.3.1 高浓度污染边界层第18-22页
  2.3.2 重污染日大气颗粒物浓度垂直廓线第22页
  2.3.3 气象背景第22-25页
  2.3.4 区域高浓度污染边界层对地面空气质量的影响第25-26页
 2.4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北京市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第28-54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北京市颗粒物的季节污染特征及重污染的天数统计第28-32页
 3.3 北京市重污染分类第32-39页
  3.3.1 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第32-34页
  3.3.2 局地性重污染过程第34-35页
  3.3.3 沙尘类型重污染第35-37页
  3.3.4 特殊重污染过程第37页
  3.3.5 4种类型重污染的特征与区别第37-39页
 3.4 北京市PM_(10)日变化特征第39-41页
 3.5 颗粒物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第41-48页
  3.5.1 基本扩散因子分析第41-44页
  3.5.2 稳定类型重污染的气象条件第44-48页
 3.6 一次混合型重污染过程的个例分析第48-52页
 3.7 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区域重污染的个例研究第54-79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区域重污染污染个例第54-64页
 4.3 沙尘型污染个例第64-77页
 4.4 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大气污染传输扩散模式的建立及应用第79-112页
 5.1 大气污染扩散模式概述第79-84页
 5.2 大气污染模式的建立和求解第84-90页
 5.3 模式应用与性能分析第90-98页
 5.4 计算结果分析第98-101页
 5.5 小结第101-112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112-116页
 6.1 总结第112-114页
 6.2 讨论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法生产脱苦大豆功能性多肽的研究
下一篇: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工作流理论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