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微镜的位相测量轮廓术
第一章 绪论 | 第1-25页 |
·被动三维传感方法 | 第10-11页 |
·主动三维传感方法 | 第11-21页 |
·飞行时间法 | 第12页 |
·激光多波长相位法 | 第12-13页 |
·光学三角测量法 | 第13-16页 |
·Fourier变换轮廓术 | 第16-18页 |
·位相测量轮廓术(PMP) | 第18-21页 |
·光学三维传感的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反求工程 | 第22页 |
·工业检测 | 第22页 |
·虚拟仿真 | 第22-23页 |
·文物保护 | 第23页 |
·医疗 | 第23页 |
·量身定做服装和量脚制鞋 | 第23页 |
·本论文研究重点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位相测量轮廓术(PMP)基本原理 | 第25-36页 |
·面结构光的产生 | 第25-26页 |
·位相移动 | 第26-28页 |
·位相展开 | 第28-32页 |
·极点与截断线 | 第29-30页 |
·调制度 | 第30-31页 |
·调制度排序位相展开算法与菱形位相展开算法 | 第31-32页 |
·高度计算 | 第32-34页 |
·高度校准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数字微镜(DMD)与数字光处理技术 | 第36-42页 |
·数字微镜的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数字光处理技术 | 第37-41页 |
·数字光处理技术内容 | 第38-40页 |
·数字光处理器的主要特点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数字微镜(DMD)的时空特性研究 | 第42-52页 |
·DMD的时分复用的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 第42-45页 |
·计算机模拟实验 | 第45-48页 |
·实验现象与讨论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强度传递函数的自适应光栅生成技术 | 第52-64页 |
·强度传递函数 | 第52-54页 |
·强度传递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强度传递函数的测量 | 第53-54页 |
·强度传递函数对位相测量轮廓术的影响 | 第54-55页 |
·自适应光栅生成技术 | 第55-57页 |
·强度传递函数补偿的计算机模拟 | 第57-58页 |
·光强线性补偿技术的实际应用 | 第58-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基于数字微镜三色投影的快速三维测量 | 第64-75页 |
·基于色度的位相测量方法 | 第64-65页 |
·基于RGB三原色的快速位相测量新方法 | 第65-72页 |
·色度传递函数 | 第66-68页 |
·彩色复合光栅的自适应线性补偿方法 | 第68-70页 |
·位相计算数学模型的修正:三色强度归一化 | 第70-72页 |
·三原色快速位相测量方法的应用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用数码相机的高分辨PMP系统及应用研究 | 第75-83页 |
·系统结构 | 第75-76页 |
·系统的应用实例 | 第76-82页 |
·系统在艺术品三维数字化中的应用 | 第76-77页 |
·系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77-79页 |
·系统在井底模式中的应用 | 第79-81页 |
·系统在三维数字照相与三维全息显示中的应用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八章 基于DMD的PMP测量系统仪器化设计考虑 | 第83-88页 |
·DMD的控制接口设计 | 第83-84页 |
·DMD刷新时间与图像采集的同步控制 | 第84-86页 |
·图像采集积分时间控制 | 第86-87页 |
·仪器的小型化、高速化设计考虑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九章 总结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作者在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研究项目 | 第97-100页 |
声明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