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锂离子电池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1.1 锂离子电池第11-30页
  1.1.1 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第13-25页
  1.1.2 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第25-29页
  1.1.3 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简介第29-30页
 1.2 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第30-31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第二章 实验第36-41页
 2.1 薄膜的常用制备方法第36-37页
 2.2 薄膜的结构表征技术第37-38页
  2.2.1 X-射线衍射技术(XRD)第37-38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第38页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第38页
 2.3 常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第38-40页
  2.3.1 循环伏安第39页
  2.3.2 电位阶跃第39页
  2.3.3 交流阻抗第39-40页
 2.4 其他测试技术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第三章 Ni-V_2O_5复合薄膜阴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第41-49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实验第42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42-47页
 小结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四章 Ag-V_2O_5复合阴极薄膜的制备、表征以及在全固态薄膜电池中的应用第49-58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实验第50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0-56页
  4.3.1 Ag-V_2O_5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第50-52页
  4.3.2 非晶态Ag-V_2O_5复合阴极薄膜的电化学性质第52-55页
  4.3.3 Ag-V_2O_5复合阴极薄膜在全固态薄膜电池中的应用第55-56页
 小结第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五章 铁酸盐阳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第58-70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实验第59-60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60-67页
  5.3.1 NiFe_2O_4结构和形貌第60-61页
  5.3.2 NiFe_2O_4阳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第61-66页
  5.3.3 ZnFe_2O_4和CoFe_2O_4薄膜电极的初步研究结果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六章 氧化铋(Bi_2O_3)薄膜阴极的电化学与电致变色性质研究第70-77页
 6.1 引言第70页
 6.2 实验第70-71页
 6.3 结果和讨论第71-75页
  6.3.1 Bi_2O_3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第71-72页
  6.3.2 Bi_2O_3薄膜的电化学性质测定第72-74页
  6.3.3 Bi_2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第74-75页
 小结第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
下一篇:明代藏地施政的特殊性:古代中央王朝治理藏区的一种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