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票据犯罪研究

引言第1-9页
第一章 票据犯罪概述第9-22页
 一、 票据制度概述第9-13页
  (一) 票据的概念和分类第9-10页
  (二) 票据的法律特征第10-11页
  (三) 票据的经济职能第11-12页
  (四) 与票据犯罪有关的几项票据制度第12页
  (五) 中外票据的外延差异第12-13页
 二、 刑法介入票据管理制度的意义第13-17页
  (一) 票据犯罪的严重危害性第13-14页
  (二) 严密法网第14-15页
  (三) 借鉴外国票据犯罪的立法体例第15-17页
 三、 我国票据犯罪的立法概述第17-19页
 四、 刑法介入票据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第19-22页
  (一) 利于票据流通原则第19-20页
  (二) 资金安全原则第20页
  (三) 刑法的最后手段原则第20-22页
第二章 票据犯罪的概念及特征第22-45页
 一、 票据犯罪的概念简述第22页
  (一) 时空特征--票据流通领域的经济犯罪第22页
  (二) 客体特征--金融秩序第22页
  (三) 客观特征--违反票据管理法规,危害程度严重的行为第22页
 二、 票据犯罪的类型划分简述第22-23页
  (一) 票据犯罪是经济犯罪还是非经济犯罪第22-23页
  (二) 票据犯罪是法定犯还是自然犯第23页
 三、 票据犯罪的构成特征第23-45页
  (一) 票据犯罪的客体第23-27页
  (二) 票据犯罪的客观方面第27-36页
  (三) 票据犯罪的主体第36-38页
  (四) 票据犯罪主观方面第38-45页
第三章 票据犯罪的刑罚适用第45-48页
 一、 我国票据犯罪的刑罚适用第45-46页
  (一) 票据犯罪刑种的设置第45页
  (二) 票据犯罪刑度的设置第45-46页
 二、 中外票据犯罪的刑罚比较第46-48页
第四章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第48-56页
 一、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构成特征第48-51页
  (一) 主体特征第48页
  (二) 罪过特征第48页
  (三) 行为特征第48-51页
 二、 伪造、变造票据行为的认定第51-52页
  (一) 伪造票据的认定第51-52页
  (二) 关于变造票据的认定第52页
 三、 伪造、变造金融票罪的疑难问题第52-56页
  (一) 伪造票据罪的疑难问题第52-53页
  (二) 变造票据罪的疑难问题第53-55页
  (三) 在伪造的票据上实施变造行为的认定第55-56页
第五章 票据诈骗罪的认定第56-71页
 一、 票据诈骗罪的行为方式的认定第56-63页
  (一) 明知是伪造、变造的票据而使用的认定第56-58页
  (二) 明知是作废的票据而使用的认定第58-59页
  (三) 关于冒他人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第59-61页
  (四) 签发空头支票或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诈骗财物的认定第61-62页
  (五) 关于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诈骗财物的认定第62-63页
 二、 票据诈骗罪的司法认定第63-67页
  (一) 罪与非罪的界限第63-64页
  (二) 本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第64-67页
 三、 票据诈骗罪的未完成形态第67-68页
 四、 票据诈骗罪的疑难问题研究第68-71页
  (一) 盗窃空头支票骗购物品行为的定性第68-69页
  (二) 以他人名义签发空头支票诈骗财产行为的定性第69页
  (三) 关于签发空头支票进行合同诈骗行为的定性第69-70页
  (四) 票据越权代理可能产生的伪造及诈骗情形第70-71页
第六章 渎职型票据犯罪的认定第71-76页
 一、 渎职型票据犯罪的构成特征第71-72页
  (一) 主体特征第71页
  (二) 罪过特征第71-72页
  (三) 行为特征第72页
 二、 渎职型票据犯罪的认定第72-76页
  (一) 关于非法出具票据行为的认定第72-73页
  (二) 关于承兑违法票据行为的认定第73-74页
  (三) 关于对违法票据付款行为的认定第74-75页
  (四) 关于对违法票据保证行为的认定第75-76页
第七章 立法完善第76-85页
 一、 刑法用语不规范、缺乏一致性第76页
 二、 关于罪刑设置的欠缺第76-79页
  (一) 违法不能究第77-78页
  (二) 罚无适当罪第78页
  (三) 定性、定量欠周全第78-79页
  (四) 刑罚配置有失均衡第79页
 三、 立法完善建议第79-85页
  (一) 增设空头支票罪第79-80页
  (二) 立法体例采用附属刑法或单行刑事法规第80页
  (三) 刑罚应该轻缓化第80-85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入式TCP/IP的通信接口硬软件设计
下一篇:证券犯罪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