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磨矿选矿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5-22页 |
·磨矿作业的分类 | 第15-16页 |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6-18页 |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的地位 | 第16-17页 |
·磨矿作业在选矿中的作用 | 第17页 |
·选矿前对磨矿的要求 | 第17-18页 |
·磨矿作业的现状 | 第18-20页 |
·磨矿机的发展简介 | 第18-19页 |
·磨矿理论方面的探索 | 第19-20页 |
·选矿厂中磨矿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磨矿介质对磨矿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22-31页 |
·磨矿介质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磨矿介质对磨矿的巨大影响 | 第23-25页 |
·影响磨矿介质工作的因素分析 | 第25-31页 |
·磨矿介质的形状及工作特性 | 第25-27页 |
·球形介质与棒形介质 | 第26-27页 |
·短圆柱或短圆锥形介质 | 第27页 |
·磨矿介质的尺寸对磨碎作用的影响 | 第27-29页 |
·磨矿介质的材质对磨矿过程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磨矿中装补球方法的研究 | 第31-39页 |
·初装球方法的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磨机钢球尺寸的确定方法 | 第31-34页 |
·磨机的初装球 | 第34页 |
·补加球方法的现状分析 | 第34-37页 |
·简单补球方法的分析 | 第35-36页 |
·合理平衡装补球方法的分析 | 第36-37页 |
·现行装补球制度的缺陷 | 第37页 |
·磨机装补球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37-39页 |
·增强以提高单体解禽度为目的的意识 | 第37-38页 |
·用科学性强及较简单的方法 | 第38页 |
·稳定磨机内球荷总量及配比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精确化装补球制度的提出及应用研究 | 第39-47页 |
·不同装球方法下磨矿产品的比较试验 | 第39-42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提出及探讨 | 第42-44页 |
·精确化装补球的内容 | 第42-43页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提高了后续选别作业的效率 | 第43-44页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选厂的应用研究 | 第44-47页 |
第五章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在磨矿中的应用研究 | 第47-56页 |
·矿石破碎学 | 第47-49页 |
·矿石破碎学的概念 | 第47页 |
·矿石破碎学与碎矿和磨矿的区别及联系 | 第47-48页 |
·矿石性质对破碎过程的影响 | 第48-49页 |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 | 第49-54页 |
·破碎过程的统计现象 | 第49-50页 |
·破碎统计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 | 第51-54页 |
·单一球径球组破碎的统计力学 | 第51-52页 |
·混合球径组破碎的统计力学 | 第52-54页 |
·破碎统计力学原理确定球荷特性的应用研究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大红山选厂磨矿改进试验的应用研究 | 第56-81页 |
·大红山选厂二期工程的磨矿现状 | 第56-57页 |
·大红山选厂简介 | 第56页 |
·大红山选厂二期三系列的磨矿现状 | 第56-57页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大红山选厂二期工程磨矿改进试验的应用研究 | 第57-73页 |
·原矿力学性质研究 | 第57-59页 |
·矿石的普氏硬度系数f、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 第57-58页 |
·自然矿块的力学性能测定 | 第58-59页 |
·两段磨矿的改进试验研究 | 第59-73页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一段球磨机的应用研究 | 第59-67页 |
·磨机循环各产品粒度组成特性 | 第59-61页 |
·磨机球荷特性确定 | 第61-66页 |
·磨机补加球方案的确定 | 第66-67页 |
·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在二段球磨机的应用研究 | 第67-73页 |
·二段磨矿的球径精确化的试验研究 | 第67-71页 |
·铸铁段替代钢球试验研究 | 第71-73页 |
·大红山选厂三系列实施精确化装补球方法后的磨矿及选矿效果 | 第73-81页 |
·工业试验前磨矿系统状态资料 | 第73-75页 |
·一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第73-75页 |
·二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第75页 |
·工业试验后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第75-79页 |
·一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第75-78页 |
·二段磨矿系统的状态资料 | 第78-79页 |
·球耗的降低 | 第79页 |
·电耗情况 | 第79-80页 |
·车间6~10月生产指标统计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