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无氨纳米高性能酚醛模压料的研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9-33页
 2.1 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概述第9-11页
  2.1.1 复合材料的的定义及特点第9页
  2.1.2 复合材料的性能第9-11页
 2.2 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第11-12页
 2.3 酚醛树脂的改性第12-21页
  2.3.1 增韧改性第12-18页
   2.3.1.1 橡胶改性酚醛树脂第13-14页
   2.3.1.2 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第14-15页
   2.3.1.3 热塑性树脂改性酚醛树脂第15-16页
   2.3.1.4 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第16-17页
   2.3.1.5 新型固化剂改性酚醛树脂第17页
   2.3.1.6 马来酰亚胺系聚合物改性酚醛树脂第17-18页
   2.3.1.7 腰果壳油/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树脂第18页
  2.3.2 耐热改性的研究第18-21页
   2.3.2.1 胺类改性酚醛树脂第18-19页
   2.3.2.2 硼酸改性酚醛树脂第19页
   2.3.2.3 芳烃改性酚醛树脂第19-20页
   2.3.2.4 钼改性酚醛树脂第20页
   2.3.2.5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第20页
   2.3.2.6 磷改性酚醛树脂第20页
   2.3.2.7 苯并噁嗪化合物改性酚醛树脂第20-21页
   2.3.2.8 酚三嗪树脂第21页
  2.3.3 酚醛树脂改性前景第21页
 2.4 纳米复合材料概述第21-30页
  2.4.1 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概述第22-27页
   2.4.1.1 溶胶-凝胶法第22-23页
   2.4.1.2 无机纳米粒子嵌入有机基质法第23-24页
   2.4.1.3 层间插入法第24-27页
  2.4.2 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概述第27-29页
   2.4.2.1 聚合物/聚合物原位复合材料和原位聚合复合材料第27-28页
   2.4.2.2 分子复合纳米材料第28-29页
   2.4.2.3 纳米级聚合物微纤/聚合物复合材料第29页
  2.4.3 应用前景与展望第29-30页
 2.5 酚醛/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0-32页
 2.6 课题内容及研究方案第32-33页
第三章 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第33-39页
 3.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33页
 3.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3-34页
 3.3 带醚键酚醛树脂和纳米酚醛的合成与制备第34页
  3.3.1 带醚键酚醛树脂的合成第34页
  3.3.2 带醚键酚醛纳米材料的制备第34页
 3.4 试样制备工艺条件的选择第34-36页
  3.4.1 辊压法开炼工艺条件的选择第34-35页
  3.4.2 模压工艺条件的选择第35-36页
 3.5 试样制备与测试第36-39页
  3.5.1 模塑粉的制备第36-37页
  3.5.2 模压试样的制备与力学性能测试第37页
  3.5.3 苄基醚酚醛树脂的结构分析(FT-IR分析)第37页
  3.5.4 苄基醚酚醛插层和剥离样品的制备与XRD测试第37-38页
  3.5.5 凝胶时间(聚合速度)的测试第38页
  3.5.6 TGA的样品制备与测试第38-39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39-66页
 4.1 带苄基醚键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第39-42页
  4.1.1 合成条件及催化剂的选择第39页
  4.1.2 带苄基醚键的热固性酚醛树脂的表征第39-40页
  4.1.3 温度对苄基醚resol的凝胶时间的影响第40-42页
 4.2 不同类型的有机土和苄基醚resol的熔融插层第42-56页
  4.2.1 熔融插层时间对d_(001)的影响第44-48页
  4.2.2 固化对d_(001)的影响第48-50页
  4.2.3 有机粘土含量对d_(001)的影响第50-51页
  4.2.4 固化时间对DK3型RPLSN的d_(001)的影响第51-53页
  4.2.5 制备方法对d_(001)的影响第53-54页
  4.2.6 热性能讨论第54-56页
 4.3 力学性能研究第56-66页
  4.3.1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条件第56-60页
   4.3.1.1 树脂含量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影响第56-58页
   4.3.1.2 苄基醚resol和线型酚醛的比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8-60页
  4.3.2 粘土含量对玻纤增强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0-63页
  4.3.3 制备方法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3-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塞式压缩机气量无级调节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复杂背景下人脸检测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