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镁合金燃点的测试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8页
第二章 铸造镁合金的发展及阻燃镁合金的开发第8-26页
 2.1 镁合金的发展现状第8-13页
  2.1.1 标准类铸造镁合金第8-9页
  2.1.2 高强类铸造镁合金第9-11页
  2.1.3 耐热类铸造镁合金第11-13页
 2.2 镁合金的熔炼特点第13-14页
  2.2.1 镁熔体与氧气的作用第13页
  2.2.2 镁熔体与水的作用第13-14页
  2.2.3 镁熔体与氮气的作用第14页
 2.3 镁合金阻燃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4-24页
  2.3.1 镁合金的熔剂阻燃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2.3.1.1 镁合金熔剂阻燃机理第14-15页
   2.3.1.2 镁合金熔剂阻燃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2.3.2 镁合金的气体阻燃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2.3.2.1 二氧化碳的阻燃机理第16-17页
   2.3.2.2 二氧化硫的阻燃机理第17页
   2.3.2.3 六氟化硫的阻燃机理第17页
   2.3.2.4 六氟化硫混合气体的阻燃机理第17-18页
   2.3.2.5 惰性气体的阻燃机理第18页
  2.3.3 镁合金的合金化阻燃机理及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2.3.3.1 铍的阻燃机理及存在的问题第18-21页
   2.3.3.2 钙的阻燃机理及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2.3.4 镁合金的其他阻燃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2.3.4.1 硫对镁合金的阻燃机理第23页
   2.3.4.2 硼酸对镁合金的阻燃机理第23-24页
 2.4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第24-26页
第三章 块状纯镁的燃点测试第26-43页
 3.1 块状纯镁燃烧机理的研究第26-35页
  3.1.1 试验装置第26-27页
  3.1.2 燃烧试样的尺寸及其制备第27页
  3.1.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7-33页
  3.1.4 氧气分压对金属镁燃烧的影响第33-34页
  3.1.5 小结第34-35页
 3.2 块状纯镁燃点测试方法探讨第35-43页
  3.2.1 块状纯镁燃点测试机理第35-36页
  3.2.2 燃点测试装置与试样的制作第36页
  3.2.3 燃点的测试方法第36-37页
  3.2.4 燃点测试结果及分析第37-41页
   3.2.4.1 燃点测试的温度/时间曲线分析第37-38页
   3.2.4.2 燃点测试结果的处理分析第38-41页
  3.2.5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镁屑燃点的测试第43-48页
 4.1 镁屑燃烧机理的研究第43页
  4.1.1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43页
  4.1.2 燃烧试样的制备第43页
  4.1.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3页
 4.2 镁屑燃点测试方法的探讨第43-47页
  4.2.1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43-44页
  4.2.2 试验材料及其制备第44页
  4.2.3 试验方案第44页
  4.2.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4-46页
  4.2.5 镁屑燃点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47页
 4.3 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硼化物对纯镁燃点的影响第48-56页
 5.1 试验方法第48-49页
  5.1.1 纯镁熔化装置第48页
  5.1.2 试样制作第48-49页
  5.1.3 熔化试验第49页
  5.1.4 燃点测试试验第49页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9-54页
  5.2.1 熔化试验结果第49-51页
  5.2.2 熔化试样的测试结果第51-53页
  5.2.3 浸涂有硼酸试样的燃点测试结果第53-54页
 5.3 试验结果分析第54-55页
 5.4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铝对纯镁燃点的影响第56-69页
 6.1 试验方法第56-57页
  6.1.1 镁合金的熔炼第56-57页
  6.1.2 镁合金试样的制作第57页
   6.1.2.1 燃点测试试样的制作第57页
   6.1.2.2 燃烧测试试样的制作第57页
 6.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7-69页
  6.2.1 镁合金试样扫描电镜测试结果第57-60页
  6.2.2 镁合金试样X-射线衍射结果第60-63页
  6.2.3 燃点测试结果第63-64页
  6.2.4 铝对镁合金燃点的影响效果分析第64-68页
   6.2.4.1 铝对固态镁合金氧化的影响第65-67页
   6.2.4.2 铝对液态镁合金阻燃性的影响第67-68页
  6.2.5 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设想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下一篇: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