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英文 | 第1-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1.1 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 第11-16页 |
| l.2早生植物有关理论及其抗旱机理 | 第16-19页 |
| 1.3 有关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 第19-21页 |
| 1.4 干旱区生态恢复有关理论 | 第21-23页 |
| 2. 干旱区环境特征 | 第23-25页 |
| 3.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4.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4.1 研究材料 | 第25-28页 |
| 4.2 育苗方法 | 第28-26页 |
| 4.3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 5.1 两种植物野外分布调查 | 第26-27页 |
| 5.2 育苗地点环境因子 | 第27-28页 |
| 5.3 幼苗外部形态变化 | 第28-31页 |
| 5.4 幼苗解剖结构变化 | 第31-38页 |
| 5.5 幼苗生理功能变化 | 第38-41页 |
| 6. 讨论与结论 | 第41-46页 |
| 6.1 幼苗适早结构及生理功能发育状况 | 第41-43页 |
| 6.2 绢蒿、沙蒿耐旱能力比较 | 第43-44页 |
| 6.3 无灌区恢复植被的可行性探讨 | 第44-46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附:图版说明 | 第51-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