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6页 |
全文中文摘要 | 第6-7页 |
全文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品质鉴定 | 第25-26页 |
2.2.1 还原糖的比色法测定 | 第25页 |
2.2.2 果实可滴定酸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3 果实花青甙的测定 | 第26页 |
2.3 细胞学观察 | 第26页 |
2.3.1 花粉粒的大小和形态观察 | 第26页 |
2.3.2 叶片气孔性状观察 | 第26页 |
2.4 苹果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 第26-28页 |
2.5 RAPD—PCR | 第28-29页 |
2.6 ISSR—PCR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6页 |
3.1 芽变优系与对照之间果实品质比较 | 第30-31页 |
3.2 花粉粒大小及形态观测 | 第31-32页 |
3.3 气孔形态观察 | 第32-34页 |
3.4 RAPD分析鉴定 | 第34页 |
3.4.1 富士苹果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34-41页 |
3.4.2 RAPD扩增程序优化 | 第35-39页 |
3.4.2.1 模板DNA对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2.2 Mg~(2+)浓度对RAPD扩增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3 dNTP的浓度对RAPD扩增的影响 | 第37页 |
3.4.2.4 引物的浓度对RAPD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5 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对RAPD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3 RAPD引物的筛选 | 第39页 |
3.4.4 苹果芽变优系的RAPD鉴定结果 | 第39-41页 |
3.4.4.1 整株芽变优系的RAPD鉴定结果 | 第39-40页 |
3.4.4.2 枝变优系的RAPD鉴定分析 | 第40-41页 |
3.5 ISSR的分析鉴定 | 第41-46页 |
3.5.1 ISSR扩增程序优化 | 第41-44页 |
3.5.1.1 模板DNA浓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3.5.1.2 Mg2+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 | 第42页 |
3.5.1.3 dNTP的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1.4 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对ISSR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2 苹果芽变品种的ISSR鉴定 | 第44页 |
3.5.3 苹果品种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44-45页 |
3.5.4 富士芽变初选优系ISSR鉴定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7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