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罪过形式论纲
序(储槐植) | 第1-11页 |
概论 | 第11-17页 |
一、罪过形式理论的发展及其动力之源 | 第11-14页 |
二、本书的中心观点与理论框架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罪过形式与特点 | 第17-30页 |
第一节 我国古代刑法中罪过形式的沿革 | 第18-23页 |
一、界分罪过形式之萌芽时期 | 第18-19页 |
二、界分罪过形式之明确化时期 | 第19页 |
三、界分罪过形式之理论化时期 | 第19-20页 |
四、界分罪过形式之成熟化时期 | 第20-22页 |
五、界分罪过形式之现代化时期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古代刑法中罪过形式的特点 | 第23-30页 |
一、立法规定零散而琐碎 | 第23-24页 |
二、定罪量刑中地位不显 | 第24-25页 |
三、形式多样,名称各异 | 第25-26页 |
四、具体含义纷繁不 | 第26-30页 |
第二章 近代西方两大刑事学派的罪过形式学说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刑事古典学派的罪过形式学说 | 第32-37页 |
一、明确提出责任主义原则 | 第32-34页 |
二、以“意志自由论”作为理论基石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刑事实证学派的罪过形式学说 | 第37-42页 |
一、以“危险性格”取代罪过概念 | 第37-40页 |
二、以“意思必至论”作为立论之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外国刑法中的罪过形式概览 | 第42-58页 |
第一节 英国刑法中的罪过形式与特点 | 第42-49页 |
一、罪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 第42-46页 |
二、轻率的本质与司法认定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德国刑法中的罪过形式与特点 | 第49-54页 |
一、罪过形式的概念与分类 | 第49-51页 |
二、第三类主观要件理论 | 第51-54页 |
第三节 其他国家地区罪过形式略举 | 第54-58页 |
一、法国刑法中的罪过形式与特点 | 第54-55页 |
二、美国刑法中的罪过形式与特点 | 第55-57页 |
三、拉美国家刑法中的罪过形式与特点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罪过形式理论的困境及其拓展 | 第58-72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罪过形式理论及其困境 | 第58-62页 |
一、犯罪故意 | 第58-59页 |
二、犯罪过失 | 第59页 |
三、诸种罪过形式之界限划定 | 第59-61页 |
四、现行罪过形式理论的困境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我国罪过形式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评价 | 第62-72页 |
一、“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 | 第62-68页 |
二、“严格责任”理论之提出 | 第68-72页 |
第五章 复合罪过形式概念的提出 | 第72-88页 |
第一节 复合罪过形式的概念 | 第72-83页 |
一、复合罪过形式的概念 | 第73-75页 |
二、复合罪过形式的思想渊源 | 第75-78页 |
三、复合罪过形式的特征 | 第78-83页 |
第二节 复合罪过形式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 第83-88页 |
一、混合罪过与“复合罪过”的概念与特征 | 第83-85页 |
二、复合罪过形式与混合罪过、“复合罪过”的区别 | 第85-88页 |
第六章 复合罪过形式概念之认识论基础——模糊论 | 第88-111页 |
第一节 模糊论及其哲学基础 | 第88-96页 |
一、模糊性的概念与根据 | 第89-90页 |
二、模糊性的实质 | 第90-91页 |
三、模糊认识论与精确认识论的关系 | 第91-93页 |
四、模糊论中的隶属度概念 | 第93-96页 |
第二节 模糊论与刑法规范的明确性 | 第96-106页 |
一、关于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之认识简史 | 第96-98页 |
二、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及其存在根据 | 第98-100页 |
三、刑法规范的模糊性及其存在根据 | 第100-106页 |
第三节 模糊论与复合罪过形式概念 | 第106-111页 |
一、理论上,故意与过失间不存在泾渭分界线 | 第107-109页 |
二、实践中,故意与过失不可能明确区分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确立复合罪过形式概念的理论障碍及其克服 | 第111-120页 |
第一节 复合罪过形式与现代刑事法基本原则的整和 | 第111-116页 |
一、复合罪过形式与罪刑法定原则 | 第111-113页 |
二、复合罪过形式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113-114页 |
三、复合罪过形式与“疑罪从轻”原则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复合罪过形式与现行刑法制度的整和 | 第116-120页 |
一、复合罪过形式与累犯制度 | 第116-117页 |
二、复合罪过形式与死缓制度 | 第117-12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后记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