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H∞控制理论应用于大滞后对象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目录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H_∞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意义第11-13页
 1.2 大滞后对象控制的意义和现状第13-14页
 1.3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H_∞控制理论概述第16-34页
 2.1 H_∞控制理论的发展第16-19页
  2.1.1 准备阶段(60年代中期至1980年)第16页
  2.1.2 诞生阶段(1981年至1984年)第16-17页
  2.1.3 发展、完善及推广阶段(1988年至1995年)第17-19页
  2.1.4 成熟及应用阶段(1996年至今)第19页
 2.2 H_∞控制理论的特点第19页
 2.3 H_∞控制理论中若干概念及理论的描述第19-23页
  2.3.1 系统不确定性和鲁棒性第20-21页
  2.3.2 有理函数阵的分解及稳定性第21-22页
  2.3.3 小增益理论第22-23页
 2.4 H_∞性能指标第23-27页
  2.4.1 H_∞性能指标与干扰抑制第24-26页
  2.4.2 H_∞性能指标与鲁棒稳定第26-27页
 2.5 标准H_∞控制问题第27-33页
  2.5.1 跟踪问题第29-31页
  2.5.2 鲁棒稳定性问题第31-32页
  2.5.3 模型匹配问题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大滞后系统控制概述第34-50页
 3.1 Smith预估控制法第34-35页
 3.2 最优控制方法第35-38页
 3.3 改进型Smith预估控制系统第38-40页
 3.4 一种频域最优控制的Smith预估器解析设计第40-43页
 3.5 自适应控制方法第43-44页
 3.6 有限谱配置方法第44-45页
 3.7 环路成形H_∞控制器设计第45-49页
 3.8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大滞后对象的H_∞控制方案第50-70页
 4.1 模型匹配的Nehari控制方案第51-57页
  4.1.1 H_∞控制的模型匹配原理第51-53页
  4.1.2 基于H_∞模型匹配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第53-56页
  4.1.3 仿真及结果第56-57页
 4.2 模型匹配问题的H_∞标准问题解法第57-69页
  4.2.1 模型匹配问题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案第57-60页
  4.2.2 二自由度控制系统的精确解及近似解第60-61页
  4.2.3 模型匹配问题的H_∞标准化设计第61-63页
  4.2.4 大滞后对象的模型匹配H_∞控制第63-65页
  4.2.5 仿真结果及结论第65-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智能控制在大滞后对象中的应用第70-83页
 5.1 智能控制发展概述第70-71页
 5.2 神经网络概述及RBF神经网络第71-74页
  5.2.1 神经网络概述第71页
  5.2.2 BP神经网络第71-72页
  5.2.3 RBF网络概述第72-74页
 5.3 基于RBF的鲁棒控制器策略第74-81页
  5.3.1 RBF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第74-79页
  5.3.2 控制器有关算法步骤分析第79-80页
  5.3.3 仿真计算第80-81页
 5.3 本章小结第81-83页
论文总结第83-85页
 全文总结第83页
 工作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旋转床填料内支撑对气膜控制传质过程的影响
下一篇:膜蒸馏用膜的制备及膜渗透性能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