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前言第7-17页
 1.1 文献综述第7-16页
  1.1.1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概况第7-11页
   1.1.1.1 病害的起源与发展第7-8页
   1.1.1.2 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第8页
   1.1.1.3 病原菌的生理小种第8-9页
   1.1.1.4 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及致病机制第9页
   1.1.1.5 病原菌的检测第9页
   1.1.1.6 抗病机制研究第9-10页
   1.1.1.7 抗病基因研究第10-11页
  1.1.2 分子标记在植物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11-13页
   1.1.2.1 DNA与DNA分子标记的特点第11-12页
   1.1.2.2 主要的分子标记及其分析技术第12-13页
  1.1.3 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第13-14页
   1.1.3.1 标记辅助的基因累加第13-14页
   1.1.3.2 标记辅助选择的基因克隆利用第14页
  1.1.4 RAPD技术原理及其在大豆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14-16页
   1.1.4.1 利用近等基因系进行基因定位第15页
   1.1.4.2 利用分离群体制作的近等基因池进行基因定位第15-16页
  1.1.5 小结第16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病原菌的分离及供试植株的抗感鉴定第17-2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2.1.1 培养基的制备第17页
  2.1.2 土壤滤液的制备第17页
  2.1.3 病原菌标本采集第17-18页
  2.1.4 病原菌的分离第18页
  2.1.5 供试植株的抗感鉴定第18-19页
   2.1.5.1 病原菌的活化第18页
   2.1.5.2 病原菌的扩繁第18页
   2.1.5.3 病原菌的接种第18-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2.2.1 病原菌的鉴定第19页
  2.2.2 病原菌分离方法对比第19-20页
  2.2.3 供试植株抗感鉴定第20-23页
 2.3 讨论第23-24页
3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近等基因系的RAPD分析第24-3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3.1.1 试验材料及仪器第24-26页
   3.1.1.1 试验材料第24页
   3.1.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24页
   3.1.1.3 随机引物及序列第24-26页
  3.1.2 试验操作第26-28页
   3.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27页
   3.1.2.2 DNA浓度和质量的检测第27页
   3.1.2.3 PCR扩增第27页
   3.1.2.4 引物的筛选第27页
   3.1.2.5 RAPD产物的电泳检测第27-28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28-30页
  3.2.1 大豆全DNA的提取第28页
  3.2.2 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第28-29页
  3.2.3 多态性引物对Rps1-c、Rps1-k基因的检测第29-30页
 3.3 讨论第30-33页
  3.3.1 RAPD的扩增效率第30-31页
  3.3.2 DNA的提取第31页
  3.3.3 PCR反应程序第31-32页
  3.3.4 RAPD的稳定性第32-33页
4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疆扁桃营养评价及遗传分析研究
下一篇:胎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人类分娩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