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页 |
§1.1 扁桃研究概况 | 第9-18页 |
§1.1.1 植物考证 | 第9页 |
§1.1.2 原产地及分布 | 第9页 |
§1.1.3 栽培历史 | 第9-11页 |
§1.1.4 种类和分类 | 第11-12页 |
§1.1.5 生态条件 | 第12-13页 |
§1.1.6 品种群 | 第13-14页 |
§1.1.7 主要优良品种 | 第14-16页 |
§1.1.8 经济价值 | 第16页 |
§1.1.9 产业发展历史 | 第16-18页 |
§1.2 扁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8-22页 |
§1.2.1 国外对扁桃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2 我国扁桃引种及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 栽培现状及展望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1 供试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4-27页 |
§2.2.1 扁桃种仁油提取最佳条件摸索方法: | 第24-25页 |
§2.2.2 扁桃种仁油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2.3 扁桃种仁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2.4 扁桃种仁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2.5 扁桃种仁清蛋白与球蛋白SDS-PAGE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7-39页 |
§3.1 扁桃油莘取最佳条件分析 | 第27-29页 |
§3.1.1 萃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3.1.2 萃取温度对萃取效果影响 | 第27-28页 |
§3.1.3 CO_2体积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28页 |
§3.1.4 三因素主次关系分析 | 第28页 |
§3.1.5 最佳工艺条件分析 | 第28-29页 |
§3.2 扁桃油脂及其脂肪酸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2.1 扁桃油脂的测定结果(见表3) | 第29页 |
§3.2.2 扁桃油脂脂肪酸的组分及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4) | 第29-31页 |
§3.3 扁桃种仁蛋白质含量分析 | 第31-32页 |
§3.4 扁桃氨基酸组分与含量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2-36页 |
§3.5 扁桃种仁清蛋白与球蛋白SDS-PAGE | 第36-39页 |
§3.5.1 扁桃种仁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3.5.2 扁桃种仁清蛋白SDS-PAGE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9页 |
§4.1 结论 | 第39-40页 |
§4.2 讨论 | 第40-49页 |
§4.2.1 扁桃油脂的超临界CO_2萃取 | 第40-41页 |
§4.2.2 扁桃脂肪酸的应用价值 | 第41-42页 |
§4.2.3 扁桃蛋白质及氨基酸评价 | 第42页 |
§4.2.4 扁桃种仁蛋白质SDS-PAGE | 第42-43页 |
§4.2.4.1 扁桃种仁清蛋白SDS-PAGE结果 | 第43页 |
§4.2.4.2 扁桃种仁球蛋白SDS-PAGE结果 | 第43页 |
§4.2.5 扁桃的遗传分析 | 第43-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图版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