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引言第12-15页
 一、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4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4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证券信用评级基本理论第15-21页
 第一节 证券信用评级基本理论第15-19页
  一、证券信用评级的内涵与外延第15-18页
  二、证券信用评级的功用和市场地位第18-19页
 第二节 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基本理论第19-21页
  一、市场失灵理论第19-20页
  二、法律不完备理论第20-21页
第二章 证券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监管第21-29页
 第一节 证券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概述第21页
 第二节 证券信用评级中利益冲突的类型第21-24页
  一、发行人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导致的利益冲突第22页
  二、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多种业务导致的利益冲突第22-23页
  三、证券信用评级评级业竞争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第23-24页
  四、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及其评级人员与客户的特殊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第24页
 第三节 证券信用评级中利益冲突的危害性第24页
 第四节 利益冲突导致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关系的变异第24-26页
  一、评级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因素第25页
  二、发行人对信用评级产品需求的扩大第25页
  三、监管者对信用评级产品的使用第25-26页
 第五节 各国对信用评级利益冲突监管的回应及缺陷第26-27页
 第六节 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治理机制监管第29-38页
 第一节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监管的必要性第29-30页
  一、现实必要性第29-30页
  二、理论必要性第30页
 第二节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治理机制的特殊性第30-32页
  一、应当要求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强化评级风险的审核与控制第31页
  二、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存在多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第31页
  三、加强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监督需要巨额的社会成本第31-32页
 第三节 次贷危机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缺陷第32-33页
  一、评级方法僵化性第32页
  二、"防火墙"制度虚置第32页
  三、获益机制"逆向选择"第32-33页
 第四节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适宜性监管第33-37页
  一、深化证券评级机构信用意识第34-35页
  二、强化制度执行性第35页
  三、监控评级人员适格性第35-36页
  四、信息处理制度规范化第36-37页
 第五节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各国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借鉴及比较第38-46页
 第一节 对证券信用评级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分析第38-39页
  一、从对证券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的目的分析监管的必要性第38页
  二、从证券评级机构的性质分析监管的必要性第38-39页
 第二节 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第39-45页
  一、美国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演变第39-42页
  二、欧盟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演变第42-43页
  三、美国和欧盟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对比第43-45页
 第三节 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第46-53页
 第一节 我国证券信用评级业的现状及缺陷第46-49页
  一、我国证券信用评级业现状第46-47页
  二、我国证券信用评级业缺陷第47-49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法律监管制度第49-52页
  一、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法规第49-50页
  二、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监管机构并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第50页
  三、着力实现监管的有效性第50-51页
  四、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市场退出法律监管制度和责任惩罚机制第51页
  五、完善自律监管体制第51-52页
  六、发挥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第52页
  七、加强证券信用评级监管的国际合作第52页
 第三节 小结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改革和完善政府收容教养制度执行方式
下一篇: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