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研究(1912-1928)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论题解说 | 第13-16页 |
| ·民初的历史分期 | 第13-14页 |
| ·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涵义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2 民初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背景与路径 | 第18-29页 |
| ·时代背景 | 第18-22页 |
|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 第18-19页 |
| ·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 第19-21页 |
| ·思想文化空前活跃 | 第21-22页 |
| ·变革路径 | 第22-29页 |
| ·基本路径 | 第23-25页 |
| ·具体措施 | 第25-29页 |
| 3 民初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集团推动力 | 第29-39页 |
| ·西方列强集团 | 第30-32页 |
| ·军阀政治集团 | 第32-33页 |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第33-35页 |
| ·法律家群体 | 第35-36页 |
| ·商人利益集团 | 第36-39页 |
| 4 民初现代民事诉讼法制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 第39-53页 |
| ·司法独立观念广为流布 | 第39-42页 |
| ·民主人权精神渐次引入 | 第42-44页 |
| ·现代诉讼意识缓慢形成 | 第44-46页 |
| ·程序分立认识不断深化 | 第46-49页 |
| ·程序变革理念有所转向 | 第49-53页 |
| 5 民初现代民事诉讼原则的确立与展开 | 第53-65页 |
| ·公开审判原则 | 第53-55页 |
| ·当事人平等原则 | 第55-57页 |
| ·言词辩论原则 | 第57-60页 |
| ·直接审理原则 | 第60-62页 |
| ·当事人处分原则 | 第62-63页 |
| ·形式真实原则 | 第63-65页 |
| 6 民初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泥守与权变 | 第65-86页 |
| ·存废争论中的泥守 | 第65-73页 |
| ·审级制度 | 第65-69页 |
| ·民事检察制度 | 第69-73页 |
| ·现实需要下的权变 | 第73-86页 |
| ·兼理司法制度 | 第74-77页 |
| ·管辖制度 | 第77-80页 |
| ·上诉制度 | 第80-86页 |
| 7 民初民事裁判执行制度的继受与新创 | 第86-102页 |
| ·民事裁判制度 | 第86-93页 |
| ·民事裁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87-90页 |
| ·民事裁判制度的现实实践 | 第90-93页 |
| ·民事执行制度 | 第93-102页 |
| ·民事执行制度的一般规定 | 第93-96页 |
| ·民事执行制度的具体实践 | 第96-102页 |
| 8 结语 | 第102-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 附录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