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后情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罪后情节”概述 | 第12-20页 |
一、“罪后情节”的概念及类型 | 第12-16页 |
(一) “罪后情节”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罪后情节的类型 | 第13-16页 |
二、罪后情节性质及作用 | 第16-20页 |
(一) 罪后情节作为“量刑情节”及作用 | 第16-17页 |
(二) 罪后情节作为“定罪情节”及作用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提取和适用罪后情节的根据 | 第20-29页 |
一、罪后情节观点评析 | 第20-23页 |
(一) 罪后情节表征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 第20-21页 |
(二) 罪后情节是鉴定犯罪危险性人格的重要因素 | 第21-23页 |
二、根据一: 反映犯罪行为人罪过及程度 | 第23-25页 |
三、根据二: 反映犯罪行为危害及程度 | 第25-27页 |
四、根据三: 反映犯罪行为人对法律的态度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若干典型罪后情节的适用 | 第29-42页 |
一、恢复原状 | 第29-31页 |
二、救助被害人 | 第31-32页 |
三、与被害人和解 | 第32-33页 |
四、威胁被害人或威胁报复证人 | 第33-34页 |
五、赔偿损失与退赃 | 第34-35页 |
六、自首 | 第35-38页 |
七、立功 | 第38-42页 |
第四部分 罪后情节并存的适用规则 | 第42-47页 |
一、同向罪后情节并存的适用规则 | 第42-44页 |
(一) 多个从宽罪后情节并存的适用规则 | 第43-44页 |
(二) 多个从严罪后情节并存的适用规则 | 第44页 |
二、冲突罪后情节并存的适用规则 | 第44-47页 |
(一) 现行观点 | 第44-45页 |
(二) 本文结论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