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关于特殊防卫制度的称谓问题 | 第14-21页 |
(一) 笔者赞同称之为"特殊防卫制度" | 第14-15页 |
(二) 笔者不赞同称之为"无限防卫权" | 第15-21页 |
1、无限防卫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997年刑法第3款规定不是"无限防卫权" | 第16-21页 |
(1) 从历史发展来看 | 第16-18页 |
(2) 我国特殊防卫制度与国外刑法规定不同 | 第18-19页 |
(3) 从语义上来看 | 第19-21页 |
二、特殊防卫制度的立法背景 | 第21-25页 |
(一) 1979年刑法正当防卫制度的缺陷 | 第21-22页 |
1、系统性不强 | 第21页 |
2、正当防卫限度规定不明确 | 第21-22页 |
(1) 基本适应说 | 第21页 |
(2) 必需说 | 第21-22页 |
(3) 折衷说 | 第22页 |
3、对防卫过当处罚规定不明确 | 第22页 |
(二) 一些学者的立法建议和修改过程 | 第22-25页 |
三、我国刑法中特殊防卫的构成条件 | 第25-31页 |
(一) 起因条件 | 第25-26页 |
(二) 时机条件 | 第26-28页 |
1.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开始 | 第27页 |
2、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终止 | 第27-28页 |
(三) 对象条件 | 第28-29页 |
(四) 主观条件 | 第29-30页 |
(五) 限度条件 | 第30-31页 |
四、几个具体问题的理解 | 第31-37页 |
(一) 关于"行凶"的理解 | 第31-32页 |
(二)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罪"的理解 | 第32-33页 |
(三)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理解 | 第33-37页 |
1、暴力犯罪是指哪些 | 第33-34页 |
2、"人身安全"包括哪些权利 | 第34-36页 |
3、"严重危及"的严重程度的理解 | 第36-37页 |
五、我国1997年刑法中特殊防卫制度的合理性 | 第37-49页 |
(一) 正当防卫制度的合理性 | 第37-41页 |
1、历史根据 | 第37-38页 |
2、价值根据 | 第38-40页 |
(1) 正当防卫权适应法律的秩序价值的需要 | 第38-39页 |
(2) 正当防卫权符合法律的正义价值的需要 | 第39-40页 |
(3) 正当防卫权体现了法律的人权价值 | 第40页 |
3、正当防卫的法律属性 | 第40-41页 |
(二) 西方启蒙思想家关于"无限防卫权"的学说 | 第41-43页 |
(三) 1997年修订刑法前后关于"特殊防卫制度"的争论 | 第43-49页 |
1、肯定说 | 第43-44页 |
2、否定说 | 第44-45页 |
3、笔者赞同肯定说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