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效应分析及优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计算分析理论及实现 | 第13-25页 |
·工程概况 | 第13-15页 |
·隧道地质概况 | 第13页 |
·隧道施工方法 | 第13-14页 |
·隧道中墙型式及尺寸 | 第14-15页 |
·隧道支护参数 | 第15页 |
·计算分析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隧道动态施工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MIDAS/GTS软件简介 | 第17-19页 |
·计算方案 | 第19页 |
·连拱隧道计算模型 | 第19-25页 |
·计算基本假定 | 第19页 |
·计算参数取值 | 第19-20页 |
·计算边界条件 | 第20-21页 |
·Ⅲ级围岩段模型 | 第21-23页 |
·Ⅳ级围岩段模型 | 第23-24页 |
·Ⅴ围岩段模型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 第25-68页 |
·Ⅲ级围岩段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特性 | 第25-46页 |
·中导洞-上下台阶法 | 第25-37页 |
·中导洞-全断面法 | 第37-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Ⅳ级围岩段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特性 | 第46-57页 |
·围岩应力 | 第46-51页 |
·中墙应力 | 第51-52页 |
·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内力 | 第52-54页 |
·锚杆内力 | 第54-56页 |
·二次衬砌内力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Ⅴ级围岩段围岩及支护结构受力特性 | 第57-66页 |
·围岩应力 | 第57-61页 |
·中墙应力 | 第61-62页 |
·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内力 | 第62-64页 |
·锚杆内力 | 第64-65页 |
·二次衬砌内力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隧道数值模拟与监控量测实测对比分析 | 第68-76页 |
·陈家桥隧道监控量测基本内容及测试方法 | 第68-69页 |
·数值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5页 |
·拱顶沉降 | 第69-71页 |
·锚杆轴力 | 第71-72页 |
·围岩压力 | 第72-74页 |
·层间支护压力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效应优化分析 | 第76-90页 |
·初期支护与掌子面合理间距研究 | 第76-79页 |
·计算工况 | 第76-7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单洞掘进面空间效应分析 | 第79-84页 |
·Ⅲ级围岩段 | 第79-80页 |
·Ⅳ级围岩段 | 第80-82页 |
·Ⅴ级围岩段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左右洞掘进面空间效应及合理间距研究 | 第84-89页 |
·Ⅲ级围岩段 | 第84-86页 |
·Ⅳ级围岩段 | 第86-88页 |
·Ⅴ级围岩段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8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