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责任限制制度概述 | 第12-22页 |
| ·一般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概述 | 第12-14页 |
|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 第12-13页 |
| ·单位责任限制制度 | 第13-14页 |
| ·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概述 | 第14-19页 |
| ·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形成 | 第14-15页 |
| ·国际上现存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 | 第15-17页 |
| ·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 | 第17-19页 |
| ·确立责任限制制度的意义 | 第19-22页 |
| 第2章 建立海上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必要性 | 第22-37页 |
| ·船舶油污侵权及其赔偿特点分析 | 第22-25页 |
| ·船舶油污特点分析 | 第22-23页 |
| ·船舶油污侵权特点分析 | 第23-24页 |
| ·船舶油污侵权赔偿的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 ·国内外溢油事故统计及分析 | 第25-35页 |
| ·国际溢油事故统计 | 第25-29页 |
| ·国内重大溢油事故统计 | 第29-31页 |
| ·国内外油污案例特点分析 | 第31-35页 |
| ·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功能分析 | 第35-37页 |
| 第3章 海上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 第37-45页 |
| ·建立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法理学分析 | 第37-41页 |
| ·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符合正义原则 | 第37-40页 |
| ·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符合效率原则 | 第40-41页 |
| ·建立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41-43页 |
| ·赔偿数额的量化 | 第41-42页 |
| ·经济学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 ·建立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优点 | 第43-45页 |
| 第4章 海上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建立 | 第45-53页 |
| ·海上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概述 | 第45-47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一般特征 | 第45-46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特殊性 | 第46-47页 |
| ·溢油数量的确定方法 | 第47-50页 |
| ·根据船舶破损计算溢油量 | 第48页 |
| ·卫星遥感(RS)技术进行估算 | 第48-49页 |
| ·波恩协议与现场调查法估算溢油量 | 第49-50页 |
| ·确立海上船舶溢油单位责任限制制度需考虑的相关因素 | 第50-51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成果——表格制 | 第51-53页 |
| 第5章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53-59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与《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关系 | 第53-54页 |
| ·CLC责任限制制度的有限性分析 | 第53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与CLC的互补性 | 第53-54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与承运人单位责任限制制度的比较 | 第54-55页 |
| ·二者的相同点 | 第54页 |
| ·二者的不同点 | 第54-55页 |
| ·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55-59页 |
| ·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实践 | 第55-56页 |
| ·我国目前油轮保险状况 | 第56-57页 |
| ·船舶油污单位责任限制制度对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补充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