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及实践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18页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10-12页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2-15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页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18页
第一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第18-26页
 第一节 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8-19页
  一、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第18页
  二、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第18-19页
 第二节 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第三节 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第20-23页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为法治的实行和有效运作提供经济基础第21页
  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为法治运行提供了政治架构第21-22页
  三、文化体制改革为法治运行提供了观念基础第22-23页
 第四节 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过程第23-26页
第二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第26-38页
 第一节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6-34页
  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思想第26-28页
  二、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第28-30页
  三、关于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制的关系第30页
  四、关于经济和法制的思想第30-32页
  五、关于立法的思想第32页
  六、关于法的平等性原则第32-33页
  七、关于在全民中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第33-34页
 第二节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第34-38页
  一、全局性和战略性第34页
  二、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第34-35页
  三、权威性和开放性第35-36页
  四、创新性和实践性第36-38页
第三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当代发展第38-44页
 第一节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党的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38-40页
  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29第38页
  二、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引导第38-39页
  三、开创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第39-40页
 第二节 胡锦涛同志为核心党的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0-44页
  一、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40页
  二、不断推进依法执政第40-41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第41页
  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第41-42页
  五、不断深化司法体制领域的改革第42页
  六、进一步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第42-44页
第四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第44-50页
 第一节 有利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第44-45页
 第二节 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提供了有力保证第45-46页
 第三节 为我国法治观念变革和人权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第46页
 第四节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提供了指导原则第46-47页
 第五节 为“一国两制”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第47-48页
 第六节 对反腐倡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第48-50页
第五章 以邓小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第50-56页
 第一节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第50-51页
 第二节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第51-52页
 第三节 努力加强法治建设第52-55页
  一、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宪法神圣至上的地位第52-53页
  二、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第53-54页
  三、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努力实现司法公正第54页
  四、加大普法宣传,加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第54-55页
 第四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第55-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及当代价值
下一篇: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支教课堂教学研究--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