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2,3-丁二醇概况 | 第7-8页 |
·2,3-丁二醇理化性质 | 第7页 |
·2,3-丁二醇的应用 | 第7页 |
·2,3-丁二醇的生产现状 | 第7-8页 |
·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菌种 | 第8页 |
·2,3-丁二醇代谢途径及其酶和基因的研究 | 第8-11页 |
·2,3-丁二醇代谢途径 | 第8-10页 |
·2,3-丁二醇合成关键酶以及基因的研究 | 第10-11页 |
·2,3-丁二醇的旋光异构体及其形成机制 | 第11页 |
·产物对2,3-丁二醇形成的影响 | 第11-13页 |
·影响2,3-丁二醇发酵的因素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产2,3-丁二醇的克雷伯氏杆菌的诱变和筛选 | 第15-24页 |
·引言 | 第15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实验菌株 | 第15页 |
·培养基 | 第15-16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16页 |
·培养方法 | 第16页 |
·诱变方法 | 第16-17页 |
·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 第17页 |
·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3页 |
·种子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18-19页 |
·不同生长时期2,3-丁二醇产量的变化 | 第19页 |
·UV、NTG 致死率的确定 | 第19-20页 |
·产2,3 丁二醇突变株的筛选 | 第20-21页 |
·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2,3-丁二醇摇瓶培养基优化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菌种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4页 |
·培养方法 | 第24-25页 |
·分析方法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7页 |
·碳源的选择 | 第25-26页 |
·氮源的选择 | 第26-27页 |
·无机盐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27-30页 |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30-31页 |
·正交实验 | 第31-33页 |
·添加各种营养物质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克雷伯氏杆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8-48页 |
·引言 | 第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菌种 | 第38页 |
·培养基 | 第38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培养方法 | 第39页 |
·分析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初始pH 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39-40页 |
·温度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40-41页 |
·转速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41-42页 |
·接种量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42-43页 |
·装液量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43-44页 |
·发酵过程曲线 | 第44-45页 |
·摇床流加补料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控制pH 方式对菌体产2,3-丁二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