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研究方法及内容、技术路线图及主要创新点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图第15页
     ·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生态效率内涵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6-20页
   ·生态效率内涵第16页
   ·生态效率指标内涵第16-17页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17-18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18-20页
第3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0-35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概况第20-23页
     ·地理位置第20页
     ·自然环境第20-21页
     ·资源状况第21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21-23页
   ·生态效率指标构建原则及意义第23-24页
     ·生态效率指标构建原则第23-24页
     ·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构建意义第24页
   ·德国、芬兰等国家生态效率指标设计第24-28页
     ·德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第24-25页
     ·芬兰国家经济创造福利的生态效率指标第25-27页
     ·芬兰 Kymenlaakso 地区生态效率指标第27-28页
   ·我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第28-29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指标设计第29-35页
     ·宏观层次生态效率指标设计的总结第29-30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3页
     ·指标强度第33-35页
第4章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5-43页
   ·物质流分析方法第35页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第35-36页
   ·TOPSIS 方法第36页
   ·能量分析第36-37页
   ·价值量评价法第37页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第37-38页
   ·六种评价方法小结第38页
   ·DEA 方法的评价步骤及基本模型第38-43页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评价步骤第38-39页
     ·基础模型 C2R第39-42页
     ·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 DEA 模型(BC2)第42-43页
第5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率的评价第43-59页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43-50页
   ·评价结果第50-52页
   ·优化评价结果第52-55页
   ·对策及建议第55-59页
     ·建立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营机制第55-56页
     ·提高能源利用率第56页
     ·优化城镇建设用地潜力第56页
     ·推动清洁生产的政策机制第56-57页
     ·合理利用水资源第57页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第57-58页
     ·大力解决社会就业人员过剩问题第58-59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59-61页
   ·主要结论第59页
   ·不足之处第59-60页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研究--基于IPAT模型下的资源与环境评价
下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及其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