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1 强迫症概述 | 第10-17页 |
·强迫症的定义 | 第10页 |
·强迫症的症状 | 第10-13页 |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 第13-15页 |
·强迫症的调查诊断工具 | 第15-17页 |
·强迫症的疾病负担 | 第17页 |
2 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患病率 | 第18页 |
·人群分布特征 | 第18-19页 |
3 强迫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生物因素 | 第19-25页 |
·心理因素 | 第25页 |
·社会因素 | 第25-26页 |
4 强迫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复杂疾病 | 第26页 |
·基本策略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强迫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5 SAPAP3 基因 | 第33页 |
6 立题依据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44页 |
1 大学生强迫症的现况调查 | 第35-37页 |
·调查对象 | 第35页 |
·调查方法 | 第35-36页 |
·数据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 | 第36页 |
·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 第36页 |
·质量控制 | 第36-37页 |
2 SAPAP3 基因多态性与大学生强迫症的关联研究 | 第37-44页 |
·研究对象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仪器及器材 | 第38-39页 |
·实验步骤 | 第39-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44-62页 |
1 大学生强迫症的现况调查 | 第44-57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 | 第44-46页 |
·大学生强迫症的患病情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大学生强迫症的临床特征 | 第48-51页 |
·影响大学生强迫症的单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影响大学生强迫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2 SAPAP3 基因多态性与大学生强迫症的关联研究 | 第57-62页 |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衡性检验 | 第57-58页 |
·RS11264155 位点 PCR 扩增结果和酶切结果 | 第58页 |
·RS11264155 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 | 第58页 |
·H-W 遗传平衡检验 | 第58-59页 |
·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 | 第59页 |
·RS11264155 位点与强迫症临床类型的关联分析 | 第59-60页 |
·RS11264155 位点与强迫症临床症状的关联分析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2-75页 |
1 大学生强迫症的基本特征 | 第62-64页 |
·患病水平特征 | 第62页 |
·性别分布特征 | 第62页 |
·年级分布特征 | 第62-63页 |
·学科分布特征 | 第63页 |
·生源地分布特征 | 第63-64页 |
2 大学生强迫症的临床特征 | 第64-66页 |
·临床类型特征 | 第64页 |
·临床症状特征 | 第64-66页 |
3 大学生强迫症的影响因素 | 第66-68页 |
·家庭环境因素 | 第66页 |
·童年时期因素 | 第66-67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67-68页 |
4 SAPAP3 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 | 第68-70页 |
·RS11264155 位点与强迫症的关系 | 第68-69页 |
·RS11264155 位点与强迫症临床类型及症状的关系 | 第69-70页 |
5 大学生强迫症的防制对策 | 第70-72页 |
·提高对大学生中强迫症重要性的认识 | 第70页 |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支持系统 | 第70-71页 |
·制定与完善大学生强迫症的评价体系 | 第71-72页 |
6 本研究的几点启示 | 第72-75页 |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3.0 的特点 | 第72-73页 |
·强迫症分子遗传学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9页 |
中文摘要 | 第89-92页 |
ABSTRACT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导师简介 | 第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