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主要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2章 岩溶地区修建隧道稳定性计算及施工技术 | 第13-39页 |
·岩溶的形态与发育 | 第13-16页 |
·岩溶的形态 | 第13-14页 |
·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岩溶发育与分步的规律 | 第16页 |
·岩溶地区修建隧道稳定性计算及研究 | 第16-29页 |
·隧道开挖方法的研究 | 第16-18页 |
·隧道初级支护参数及辅助措施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衬砌结构受力计算的研究 | 第20-22页 |
·结构稳定性计算 | 第22-29页 |
·一般岩溶施工技术及研究 | 第29-32页 |
·一般岩溶处理施工技术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隐伏岩溶施工技术与研究 | 第32-39页 |
·基础资料要求 | 第32页 |
·一般处理方法 | 第32-34页 |
·隧道隐伏岩溶处理技术 | 第34页 |
·结束语 | 第34-39页 |
第3章 地质超前预报及地质物探对岩溶地质分析的应用与研究 | 第39-51页 |
·地质超前预报的基本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地质理论综合判识法 | 第39页 |
·探地雷达 | 第39页 |
·TPS探测技术 | 第39-40页 |
·地质钻孔分析法 | 第40页 |
·地质超前预报在岩溶地区的地质研究及应用 | 第40-49页 |
·短期超前预报(探地雷达) | 第40-43页 |
·长期超前预报(TPS探测技术) | 第43页 |
·超前钻孔 | 第43页 |
·预报效果分析 | 第43-49页 |
·预报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 第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第4章 黔桂线北崖隧道穿越特大溶洞施工技术研究 | 第51-65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51页 |
·设计概况 | 第51-52页 |
·施工及补勘揭示的岩溶形态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52-58页 |
·岩溶充填物性质 | 第52-53页 |
·岩溶发育特征 | 第53-56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56-57页 |
·稳定性评价 | 第57页 |
·岩土参考物理力学参数 | 第57-58页 |
·岩溶整治方案 | 第58-64页 |
·施工揭示后的临时措施 | 第58-59页 |
·岩溶整治措施 | 第59-62页 |
·溶洞处理 | 第62-63页 |
·防排水 | 第63-64页 |
·北崖隧道1~5#溶洞整治方案示意图 | 第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第5章 拉之洞隧道特大涌泥施工技术研究 | 第65-71页 |
·概况 | 第65页 |
·施工图设计情况 | 第65-66页 |
·地质概况 | 第65-66页 |
·隧道设计概况 | 第66页 |
·施工揭示的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66页 |
·突泥地质原因分析 | 第66-68页 |
·突泥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 第68-69页 |
·隧道基底溶洞处理 | 第69页 |
·整治方案施工图 | 第69页 |
·结束语 | 第69-71页 |
第6章 六甲隧道岩溶谷槽段施工技术 | 第71-75页 |
·工程概况 | 第71页 |
·设计概况 | 第71-72页 |
·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72页 |
·施工技术工程措施 | 第72-74页 |
·综合超前预测预报 | 第72-73页 |
·超前预注浆 | 第73页 |
·衬砌结构及支护 | 第73-74页 |
·整治方案施工图 | 第74页 |
·结束语 | 第74-7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