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9-13页 |
·纳米材料的定义 | 第9页 |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9-11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9页 |
·表面效应 | 第9-10页 |
·体积效应 | 第10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0-11页 |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1-13页 |
·生物与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1-12页 |
·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电池制造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 第12-13页 |
·金纳米粒子简介 | 第13-18页 |
·金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物理方法 | 第13页 |
·化学方法 | 第13-14页 |
·生物方法 | 第14页 |
·金纳米粒子表征方法 | 第14-16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X 射线能谱仪(EDS)表征 | 第14-15页 |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UV-vis)表征 | 第15页 |
·激光粒度-Zeta 电位分析仪(DLS)表征 | 第15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15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 第15页 |
·多晶 X 射线衍射仪(XRD)表征 | 第15-16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 | 第16页 |
·金纳米粒子应用 | 第16-18页 |
·金纳米粒子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金纳米粒子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 第17页 |
·金纳米粒子在电催化和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金纳米粒子在纳米光子和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 第18页 |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Au-TiO_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农药中的硫磷 | 第18页 |
·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修饰电极对黄嘌呤的检测 | 第18页 |
·纳米钯和 Nafion 膜修饰玻碳电极对甲醛的检测 | 第18-19页 |
·纳米 CeO_2修饰碳糊电极对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 | 第19页 |
·纳米氧化镍修饰电极对水中痕量砷(Ⅲ)的检测 | 第19页 |
·阿霉素简介 | 第19-21页 |
·阿霉素结构性质 | 第19-20页 |
·阿霉素的用途 | 第20页 |
·检测阿霉素的方法 | 第20-21页 |
·示波极谱法对阿霉素的检测 | 第2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霉素的检测 | 第20页 |
·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阿霉素的检测 | 第20页 |
·荧光发射光谱法对阿霉素的检测 | 第20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霉素的检测 | 第20-21页 |
·电化学方法检测阿霉素研究进展 | 第21页 |
·阿霉素的光谱电化学研究 | 第21页 |
·阿霉素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 第21页 |
·阿霉素在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21页 |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金纳米粒子的溶液法制备与表征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不同粒径球形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4-25页 |
·金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 | 第2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X 射线能谱仪(EDS) | 第25页 |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 | 第25页 |
·激光粒度-Zeta 电位分析仪(DLS) | 第2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条件选择 | 第25-26页 |
·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金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44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玻碳电极预处理 | 第33-34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4-36页 |
·修饰前/后电极的表征方法 | 第36页 |
·循环伏安法(CV) | 第36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6页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裸玻碳电极(GCE)表征 | 第36-38页 |
·电聚合邻苯二胺的玻碳电极(POPD-GCE)表征 | 第38-39页 |
·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GN-POPD-GCE)表征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表阿霉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45页 |
·循环伏安法(CV) | 第45页 |
·差分脉冲伏安法(DPV)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最佳条件的选择 | 第45-48页 |
·支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 第45-46页 |
·HCl 溶液浓度的选择 | 第46-47页 |
·静止时间的选择 | 第47-48页 |
·表阿霉素(EPI)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8-50页 |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第50-54页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