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黄土地基疏桩基础的承载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疏桩基础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疏桩基础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群桩的工作特性 | 第11-12页 |
·群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 | 第15-19页 |
·黄土概述 | 第15-16页 |
·黄土的特征及分布概况 | 第15页 |
·湿陷性黄土 | 第15-16页 |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 第16-19页 |
第三章 疏桩基础的工作机理 | 第19-29页 |
·土—土相互作用 | 第19-23页 |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S_1的计算方法 | 第20-22页 |
·下卧层土层压缩量S_2的计算 | 第22-23页 |
·桩—桩相互作用 | 第23-27页 |
·单桩沉降机理 | 第23-25页 |
·群桩沉降机理 | 第25-27页 |
·桩—土相互作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地基土本构模型及疏桩基础的分析方法 | 第29-44页 |
·地基土本构模型 | 第29-35页 |
·地基土本构模型研究历史 | 第29-30页 |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30-33页 |
·灰土桩及桩间土的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33-35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35-36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35-36页 |
·有限元分析对网格剖分的要求 | 第36页 |
·静力模型体系分析方法 | 第36-44页 |
·计算模型体系 | 第36-37页 |
·计算模型的单元划分 | 第37-42页 |
·方程组求解方法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44-70页 |
·算例基本参数 | 第44-45页 |
·桩距对复合地基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 第45-56页 |
·桩距对桩顶荷载的影响 | 第45-50页 |
·不同桩距时基础的沉降特性 | 第50-53页 |
·疏桩基础控制差异沉降的方法 | 第53-56页 |
·桩基刚度对复合地基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 第56-63页 |
·桩基刚度对桩顶荷载的影响 | 第56-60页 |
·桩基刚度对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 第63-70页 |
·基础刚度对桩顶荷载的影响 | 第63-66页 |
·基础刚度对变形特性的影响 | 第66-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参与并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