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页 |
·结构消能减震的概念、类型、发展现状 | 第8-9页 |
·消能支撑框架的研究与发展 | 第9-10页 |
·消能支撑结构的优越性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0-12页 |
2 结构消能减震系统 | 第12-25页 |
·概述 | 第12-14页 |
·结构减震控制分类 | 第12-13页 |
·消能减震装置类型 | 第13-14页 |
·消能减震结构的优越性 | 第14页 |
·粘滞阻尼器 | 第14-16页 |
·粘滞阻尼材料的消能机理与减震工作原理 | 第15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15-16页 |
·粘滞阻尼器的工程应用 | 第16页 |
·粘弹性阻尼器 | 第16-19页 |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17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17-18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工程应用 | 第18-19页 |
·摩擦消能阻尼器 | 第19-21页 |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20页 |
·摩擦消能阻尼器的工程应用 | 第20-21页 |
·金属消能阻尼器 | 第21-25页 |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22-23页 |
·金属消能阻尼器的工程应用 | 第23-25页 |
3 金属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 第25-41页 |
·概述 | 第25-26页 |
·金属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26-37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6-28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 第28-31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31-34页 |
·能量分析法 | 第34-35页 |
·各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35-37页 |
·金属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37-41页 |
·应用范围 | 第37页 |
·设防目标的提出 | 第37-38页 |
·性能标准 | 第38-39页 |
·消能部件的布置原则 | 第39页 |
·金属消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 | 第39-41页 |
4 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研究 | 第41-60页 |
·概述 | 第41页 |
·未加消能支撑结构平面内横向多罕遇地震下的变形验算 | 第41-55页 |
·消能支撑在横向的合理布置 | 第55页 |
·消能支撑在高度方向的合理布置 | 第55-58页 |
·性能比较 | 第58-60页 |
5 结束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