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论文

荀子管理思想的现代社会意义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3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第10-12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2-13页
2 荀子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第13-17页
   ·“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第13-14页
     ·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第13页
     ·“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第13-14页
   ·人性问题的“性恶论”第14-15页
     ·管理实践提出了人性问题第14页
     ·人性恶是“生之所以然者”第14-15页
     ·“化性起伪”对人性恶的救济第15页
   ·重在“解蔽”的认识论第15-16页
   ·“明分使群”的社会论第16-17页
     ·社会本质论第16页
     ·社会的发展需要礼、法第16-17页
3 荀子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7-20页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加剧第17页
   ·统一的中央封建集权社会即将形成第17-18页
   ·先秦时期诸子学术思想的繁荣第18-20页
4 荀子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20-29页
   ·“隆礼重法”第20-22页
     ·礼、法的起源第20-21页
     ·礼法结合第21页
     ·隆礼重法第21-22页
     ·荀子对法理学的贡献第22页
   ·“王霸兼用”第22-23页
     ·对霸道的肯定第22-23页
     ·王霸兼用的理论第23页
   ·“以民为本”第23-25页
     ·以民为本的概念第23页
     ·民本思想的成因第23-24页
     ·荀子的民本思想第24-25页
   ·“法后王”第25-26页
     ·“法先王”、“法后王”之辨第25页
     ·荀子的“法后王”第25-26页
   ·“尚贤使能”第26-27页
     ·“尚贤使能”的提出第26页
     ·“尚贤使能”以为政第26-27页
   ·“上下俱富”第27-29页
     ·富国必先富民第27页
     ·“上下俱富”的途径第27-29页
5 荀子管理思想的评价第29-32页
   ·先秦时期诸子管理思想的集大成者第29页
   ·为中国封建社会管理思想孕育了理论雏形第29-30页
   ·丰富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第30页
   ·历史与现实的集中体现第30-31页
   ·荀子管理思想的局限性第31-32页
6 荀子管理思想的现代社会意义第32-49页
   ·隆礼重法,两种根本的治国方略第32-35页
     ·荀子隆礼重法对我们的启示第32-33页
     ·礼、法并重的当代社会价值第33-34页
     ·实现两种治国方略的良性互动第34-35页
   ·富国富民,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第35-36页
     ·富国富民有利国家稳定发展第35页
     ·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和本意第35-36页
     ·发展生产力是富国富民的主要方式第36页
   ·尚贤使能,为政之本也第36-39页
     ·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才第37页
     ·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标准第37-38页
     ·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第38-39页
   ·化性起伪,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第39-41页
     ·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是重要途径第39-40页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40-41页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第41页
   ·王霸兼用,现实主义不能超越第41-44页
     ·建立与维护国家权威的基础第42页
     ·国际战略的理性选择第42-43页
     ·商业竞争战略的指南第43-44页
   ·以民为本,为国者以民为基第44-46页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民为本第44-45页
     ·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第45页
     ·以民为本抓民生第45-46页
   ·明分使群,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第46-49页
     ·社会的发展需要“明分”第46-47页
     ·有差别的分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第47-48页
     ·通过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48-49页
7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5页
致谢第55-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熔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时间滞后性规律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