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内蒙古高原湖泊碳(氮、磷、硅)的地球化学特征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4页
注解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碳循环及其研究进展第15-19页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1-28页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7页
     ·研究思路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27页
     ·实验仪器第27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27-28页
第三章 湖泊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第28-35页
   ·湖泊水化学类型第28-29页
   ·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第29-32页
     ·上覆水中DIC、TIC、DOC、TOC的含量分布第29-30页
     ·上覆水中DIC、TIC、DOC、TOC的空间分布第30-32页
   ·上覆水中碳形态分布的制约机制第32-35页
第四章 湖泊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第35-63页
   ·表层沉积物(0-10cm)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第35-47页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第35-38页
     ·岱海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第38-40页
     ·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分布的差异性第40-41页
     ·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1-47页
   ·沉积柱芯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第47-58页
     ·乌梁素海沉积柱芯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第47-50页
     ·岱海沉积柱芯中无机碳的形态分布第50-52页
     ·沉积柱芯中无机碳形态分布的差异性第52-53页
     ·沉积柱芯中无机碳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3-58页
   ·无机碳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59页
   ·无机碳形态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第59-61页
   ·湖泊水-沉积物系统无机碳循环的概念模式第61-63页
第五章 无机碳形态和BSi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63-71页
   ·无机碳形态在恢复与重建古环境古气候中的尝试与应用第63-66页
     ·无机碳形态在恢复与重建岱海古环境古气候中的尝试与应用第63-65页
     ·乌梁素海古环境古气候的恢复与重建第65-66页
   ·BSi在反演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中的应用第66-71页
     ·上覆水中硅酸盐的空间分布第66-68页
     ·表层沉积物中BSi的空间分布第68页
     ·沉积柱芯中BSi的垂向分布第68-69页
     ·BSi在反演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中的应用第69-71页
第六章 湖泊水-沉积物界面DIC交换通量研究第71-79页
   ·方法与材料第71-72页
     ·水-沉积物界面交换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第71-72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72页
     ·水-沉积物界面DIC交换通量模拟实验第72页
   ·模拟实验平衡时间确定第72-74页
   ·水-沉积物界面DIC释放速率第74-76页
   ·水-沉积物界面DIC源汇通量第76-77页
   ·疏浚对水-沉积物界面DIC源汇通量的影响第77-79页
第七章 陆源有机碳和磷的形态分布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79-86页
   ·二元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第79-81页
   ·有机碳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第81-84页
     ·岱海沉积柱芯中陆源与内源有机碳的分布第81-82页
     ·陆源有机碳在恢复与重建岱海古环境中的应用第82-83页
     ·二元模型的适用性第83-84页
   ·沉积柱芯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第84-8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结论第86-87页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2页
附图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6-1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urm-Liouville问题的谱分析与数值计算
下一篇:绒山羊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