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应收账款概述 | 第19-21页 |
2.1.1 应收账款管理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 第19-21页 |
2.2 应收账款全程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1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 | 第21-22页 |
2.2.2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 | 第22页 |
2.2.3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 | 第22页 |
2.3 信用管理理论 | 第22-25页 |
2.3.1 信用标准 | 第23页 |
2.3.2 信用条件 | 第23页 |
2.3.3 收账政策 | 第23-25页 |
第3章 ZH公司应收账款及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3.1 ZH公司基本概况 | 第25-26页 |
3.1.1 ZH公司介绍 | 第25页 |
3.1.2 ZH公司业务构成 | 第25-26页 |
3.2 ZH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第26-35页 |
3.2.1 应收账款规模分析 | 第26-28页 |
3.2.2 应收账款各方面占比分析 | 第28-30页 |
3.2.3 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3.2.4 坏账准备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3.2.5 账龄分析 | 第32-34页 |
3.2.6 应收账款客户分析 | 第34-35页 |
3.3 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 第35-39页 |
3.3.1 应收账款管理组织结构分析 | 第35页 |
3.3.2 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 第35-37页 |
3.3.3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9-48页 |
4.1 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4.1.1 应收账款催收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4.1.2 客户信用管理不足 | 第40-42页 |
4.1.3 应收账款监控机制实施有效性不强 | 第42页 |
4.1.4 应收账款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弱 | 第42-43页 |
4.2 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4.2.1 公司从事业务的复杂性导致应收账款催收能力不足 | 第44-45页 |
4.2.2 销售人员风险意识较低导致客户信用管理不足 | 第45-46页 |
4.2.3 管理链条集中度不高导致监控机制实施性不强 | 第46-47页 |
4.2.4 领导层现代化管理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弱 | 第47-48页 |
第5章 优化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 第48-60页 |
5.1 优化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路 | 第48页 |
5.2 优化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案 | 第48-56页 |
5.2.1 建立应收账款逾期催收制度 | 第48-50页 |
5.2.2 强化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 第50-54页 |
5.2.3 增强应收账款监控机制实施有效性 | 第54-55页 |
5.2.4 建立应收账款信息化管理系统 | 第55-56页 |
5.3 优化ZH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56-60页 |
5.3.1 建立应收账款总控制 | 第56-57页 |
5.3.2 建立内部人员风险培训制度 | 第57-58页 |
5.3.3 集中应收账款管理链条 | 第58-59页 |
5.3.4 提高领导层现代化管理意识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