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 第11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嵌入式设备的联网技术 | 第12-13页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13-14页 |
·嵌入式远程监控的意义 | 第14页 |
·系统设计的目标及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硬件方面 | 第15页 |
·软件方面 | 第15页 |
·论文内容简介 | 第15-16页 |
第2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 | 第16-35页 |
·ARM处理器芯片的选择 | 第16-17页 |
·系统的结构与原理 | 第17-18页 |
·最小系统设计 | 第18-23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19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19-20页 |
·Flash存储器E28F640J3接口电路设计 | 第20-21页 |
·SDRAM存储器HY57V561620接口电路设计 | 第21-22页 |
·ARM处理器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22-23页 |
·外围电路设计 | 第23-33页 |
·12C总线 | 第23-24页 |
·两线接口(TWI) | 第24-25页 |
·串行外设接口(SPI) | 第25-27页 |
·串行接口电路 | 第27-28页 |
·USB接口电路 | 第28-30页 |
·10M/100M以太网接口电路 | 第30-32页 |
·显示部分接口电路 | 第32-33页 |
·硬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33-34页 |
·需要注意的CPU各重要引脚 | 第33-34页 |
·注意网络芯片DM9161E周围的走线 | 第34页 |
·需要注意数字地和模拟地布线情况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系统层软件的移植实现 | 第35-56页 |
·U-Boot的移植 | 第35-43页 |
·AT91RM9200片内引导U-BOOT实现过程 | 第35-36页 |
·AT91RM9200片外引导U-BOOT实现过程 | 第36-38页 |
·U-Boot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39页 |
·U-Boot的移植 | 第39-42页 |
·在U-Boot下运行程序 | 第42-43页 |
·Linux在AT91RM9200上的移植 | 第43-47页 |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第44页 |
·内核下载及编译工具 | 第44-45页 |
·配置编译内核 | 第45-47页 |
·BusyBox的交叉编译 | 第47-49页 |
·下载BusyBox | 第47页 |
·配置编译BusyBox | 第47-49页 |
·建立boot文件 | 第49页 |
·制作初始ramdisk磁盘 | 第49-52页 |
·建立ramdisk | 第49-50页 |
·建立ramdisk文件系统 | 第50-52页 |
·整合initrd | 第52页 |
·编译整合linux内核和initrd成bootplmage | 第52-53页 |
·下载bootplmage启动Linux | 第53-56页 |
第4章 应用层软件的实现 | 第56-65页 |
·Web Server的构建 | 第56-59页 |
·Boa的特点 | 第56页 |
·Boa Web Server的搭建 | 第56-58页 |
·动态Web的实现 | 第58-59页 |
·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 | 第59-65页 |
·静态功能页面 | 第59页 |
·CGI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串口通讯设计 | 第60-62页 |
·云台控制端的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网络视频采集 | 第63-65页 |
第5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65-72页 |
·硬件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 第65-68页 |
·电源、晶振及复位电路的测试 | 第67页 |
·JTAG接口电路的测试 | 第67页 |
·10/100Mbps以太网接口电路的测试 | 第67-68页 |
·系统的软件测试 | 第68-72页 |
·欢迎和功能选择界面测试 | 第68页 |
·IP地址修改功能的测试 | 第68-70页 |
·LED跑马灯测试 | 第70-71页 |
·云台端控制测试 | 第71页 |
·视频采集功能测试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5页 |
附录1.设计原理图 | 第77-83页 |
附录2.PCB图 | 第83-85页 |
附录3.实物图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