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和化学分类学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化合物结构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新进展 | 第15-42页 |
1 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 第16-34页 |
·倍半萜类 | 第16-24页 |
·二萜类 | 第24-28页 |
·三萜类 | 第28-29页 |
·C_(15)-聚乙酰类 | 第29-33页 |
·吲哚类 | 第33-34页 |
·甾体类 | 第34页 |
2 结构鉴定和谱学特征 | 第34-37页 |
·超导核磁共振谱学特征 | 第34-36页 |
·质谱学特征 | 第36-37页 |
3 小结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第二章 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42-115页 |
第一节 马岛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44-59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46-53页 |
2 新天然产物结构鉴定 | 第53-54页 |
3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54-59页 |
第二节 俯仰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59-67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61-65页 |
2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67-71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68-69页 |
2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69-71页 |
第四节 复生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71-82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74-76页 |
2 新天然产物结构鉴定 | 第76-78页 |
3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78-82页 |
第五节 齐腾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82-86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3-85页 |
2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5-86页 |
第六节 羽枝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86-89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7页 |
2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87-89页 |
第七节 三列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89-95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90-91页 |
2 新天然产物结构鉴定 | 第91-92页 |
3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92-95页 |
第八节 似瘤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第95-101页 |
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97-99页 |
2 新天然产物结构鉴定 | 第99-100页 |
3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100-101页 |
第九节 实验部分 | 第101-109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101-102页 |
2 材料来源和鉴定 | 第102页 |
3 提取和分离 | 第102-106页 |
·提取 | 第102-103页 |
·分离 | 第103-106页 |
4 新化合物物理常数和谱学数据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第三章 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 第115-122页 |
第一节 已知化合物活性简介 | 第115-116页 |
第二节 抗菌活性筛选 | 第116-118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17-118页 |
·菌悬液制备 | 第117页 |
·抗菌实验 | 第117-11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18页 |
第三节 细胞毒活性筛选 | 第118-119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1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18-119页 |
第四节 拒食杀虫活性筛选 | 第119-120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19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第四章 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分类学意义 | 第122-128页 |
1 倍半萜 | 第123-124页 |
2 二萜 | 第124页 |
3 三萜 | 第124页 |
4 C_(15)-聚乙酰 | 第124-125页 |
5 吲哚类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结语 | 第128-129页 |
1 结论 | 第128页 |
2 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1 部分新化合物图谱 | 第130-142页 |
附2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情况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