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及监管策略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移动支付基本概念 | 第13-24页 |
| ·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分类 | 第13-18页 |
| ·移动支付的定义 | 第13页 |
| ·移动支付的分类 | 第13-16页 |
| ·移动支付的业务类型 | 第16-18页 |
| ·移动支付的运营体系 | 第18页 |
| ·移动支付的流程 | 第18-20页 |
| ·移动支付的技术介绍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 第24-36页 |
| ·国外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 第24-29页 |
| ·日本NTTDoCoMo | 第24-26页 |
| ·韩国 SKT | 第26-28页 |
| ·欧美 | 第28-29页 |
|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 第29-36页 |
|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 ·主要移动支付业务介绍 | 第30-36页 |
| 第四章 移动支付产业链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 ·产业链的构成 | 第36页 |
| ·移动运营商—积极的产业推动者 | 第36-37页 |
| ·业务开展 | 第36-37页 |
| ·新技术研发与测试 | 第37页 |
|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银联态度不一 | 第37-39页 |
| ·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 | 第37-38页 |
| ·中国银联:积极推广应用 | 第38-39页 |
| ·第三方业务提供商—参与厂商较少 | 第39-40页 |
| ·设备提供商—多数持观望态度 | 第40-41页 |
| ·特约商家—以提供数字产品和公共事业的为主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移动支付现行商业模式综述 | 第42-47页 |
| ·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 | 第42-43页 |
| ·模式结构及优缺点 | 第42-43页 |
| ·典型例证 | 第43页 |
| ·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 | 第43-44页 |
| ·模式结构及优缺点 | 第43-44页 |
| ·典型例证 | 第44页 |
| ·第三方服务商主导的商业模式 | 第44-45页 |
| ·模式结构及优缺点 | 第44-45页 |
| ·典型例证 | 第45页 |
| ·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商业模式 | 第45-47页 |
| ·模式结构及优缺点 | 第45-46页 |
| ·典型例证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政策监管对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性 | 第47-51页 |
|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 第47-49页 |
| ·政策监管及产业链合作是两个主要的发展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 ·政策监管是影响产业链合作发展的“双刃剑”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国内外对移动支付产业的监管现状 | 第51-57页 |
|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现状 | 第51-54页 |
| ·日本 | 第51页 |
| ·韩国 | 第51-52页 |
| ·欧洲 | 第52-53页 |
| ·美国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政策监管现状 | 第54-57页 |
| ·监管体系及结构 | 第54-55页 |
| ·当前监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7页 |
| 第八章 中国公平、高效的产业监管策略探索研究 | 第57-64页 |
|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创造公平、安全产业环境 | 第57-60页 |
| ·明确央行在整个产业监管中的主体地位 | 第57页 |
| ·解决身份问题,让各种商业模式公平竞争 | 第57-58页 |
| ·加强交易安全方面的立法,确保交易安全 | 第58页 |
| ·加强对资金管理方面立法,确保资金安全 | 第58-59页 |
|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规范与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 第59-60页 |
| ·加强宏观产业政策引导,促进整个行业的高效率 | 第60-64页 |
| ·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大额移动支付中的主导地位 | 第60-61页 |
| ·积极鼓励通信运营商开展小额移动支付业务 | 第61-62页 |
| ·政策引导,促进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 第62页 |
| ·鼓励第三方支付在产业链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 第62-63页 |
| ·鼓励央行出台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及规范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