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概述 | 第11页 |
·小净距隧道修建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小净距隧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小净距隧道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5页 |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动力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戴峪岭 2 号隧道工程背景与设计概况 | 第16-20页 |
·工程概况 | 第16-18页 |
·隧道围岩分级 | 第18页 |
·隧道衬砌形式 | 第18-19页 |
·隧道主要主要方法 | 第19页 |
·隧道设计概况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2-31页 |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 第22-23页 |
·经验类比法 | 第22页 |
·根据试验资料来确定岩体力学参数 | 第22页 |
·正、反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Hoek-Brown 经验准则简介 | 第23页 |
·Hoek-Brown 经验公式 | 第23-27页 |
·广义 Hoek-Brown 经验准则 | 第23-24页 |
·弹性模量E_m的确定 | 第24页 |
·抗剪强度参数确定 | 第24-25页 |
·岩体整体强度的确定 | 第25页 |
·岩体侧限应力上限值σ_(3max)的确定 | 第25-26页 |
·扰动系数 D 的确定 | 第26-27页 |
·岩体力学参数确定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戴峪岭 2 号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1-61页 |
·概述 | 第31页 |
·本构关系确定 | 第31-34页 |
·摩尔—库伦(Mohr-Coulomb)屈服准则 | 第32-33页 |
·德鲁克—普拉格(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 | 第33页 |
·辛克维兹一潘迪(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 | 第33-34页 |
·开挖过程模拟方法 | 第34-35页 |
·初始地应力场 | 第34-35页 |
·隧道锚喷支护的模拟 | 第35页 |
·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 第35页 |
·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5-40页 |
·围岩力学参数确定 | 第35-36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小净距隧道开挖工序 | 第37-40页 |
·Ⅲ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7页 |
·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分析 | 第41-45页 |
·小净距隧道位移分析 | 第45-47页 |
·Ⅳ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分析 | 第47-52页 |
·小净距隧道位移分析 | 第52-54页 |
·Ⅲ、Ⅳ级围岩受力情况对比 | 第54-56页 |
·应力比较 | 第54页 |
·拱顶位移比较 | 第54-55页 |
·地表沉降比较 | 第55-56页 |
·监控量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第56-59页 |
·监控量测的概述 | 第56页 |
·数据对比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小净距隧道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 | 第61-71页 |
·前言 | 第61页 |
·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1-62页 |
·隧道稳定性研究 | 第62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70页 |
·浅埋隧道断面 | 第62-65页 |
·偏压隧道断面 | 第65-67页 |
·浅埋偏压隧道断面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戴峪岭 2 号隧道爆破振动动力特性研究 | 第71-83页 |
·概述 | 第71页 |
·爆破振动控制标准 | 第71页 |
·爆破冲击荷载和动态强度 | 第71-73页 |
·爆破冲击荷载的确定 | 第71-72页 |
·隧道围岩与衬砌的动态强度 | 第72-73页 |
·爆破振动数值分析 | 第73-82页 |
·隧道围岩力学参数选定 | 第73-74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74-75页 |
·爆破震动作用下既有隧道振动速度分析 | 第75-78页 |
·爆破震动作用下既有隧道应力分析 | 第78-80页 |
·爆破震动作用下既有隧道衬砌最大位移分析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教学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