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s | 第9-13页 |
绪论 | 第13-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2、选题意义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我国工农关系的历史发展与政策演变 | 第17-24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养育工业政策(1953——1978) | 第17-18页 |
1、“多取” | 第17页 |
2、“少予” | 第17-18页 |
(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农业养育工业政策(1978——2001) | 第18-21页 |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扭转对农业“少予”的政策 | 第18-19页 |
2、“予”:呈增加态势 | 第19-20页 |
3、“取”方式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 | 第20-21页 |
(三)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转变(二十一世纪初) | 第21-24页 |
1、“予”:公共财政有意识的向农村转移 | 第22页 |
2、“少取”:取消农业税 | 第22-24页 |
二、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背景、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条件 | 第24-32页 |
(一)现阶段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背景 | 第24-25页 |
1、农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以农养工”的任务 | 第24页 |
2、农业发展滞后对工业化的制约已开始显现 | 第24-25页 |
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构成威胁 | 第25页 |
(二)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1、工业反哺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 第25-26页 |
2、工业反哺农业的决定因素和现实意义 | 第26-27页 |
3、工业反哺农业是工农业关系变化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7-28页 |
4、工业反哺农业是农业所具有天生弱势特点的要求 | 第28页 |
(三)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1、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第28-29页 |
2、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 第29页 |
3、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 第29页 |
4、提高社会公平的需要 | 第29页 |
(四)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条件 | 第29-32页 |
1、我国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基础 | 第29-30页 |
2、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增强,为反哺农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 第30-31页 |
3、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带动功能显著 | 第31-32页 |
三、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2-42页 |
(一)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意义 | 第32-33页 |
(二)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根本原因 | 第33-36页 |
1、我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 | 第33-34页 |
2、我国严重的“三农”问题 | 第34-36页 |
(三)我国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9页 |
1、基本是靠政府财政哺农 | 第36-37页 |
2、反哺手段单一,其它手段缺乏 | 第37-38页 |
3、财政反哺本身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 | 第38页 |
4、反哺农业的有限资金使用不分重点效率不高 | 第38-39页 |
5、反哺农业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 | 第39页 |
(四)我国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2页 |
1、利益调整的思想制约 | 第39页 |
2、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和分配格局不公平 | 第39-40页 |
3、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体制约束 | 第40页 |
4、反哺承受主体并不集中 | 第40-41页 |
5、法律支撑体系缺失 | 第41-42页 |
四、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导向 | 第42-47页 |
(一)加大财政资金对于农业的支出 | 第42页 |
1、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 | 第42页 |
2、调整支农资金使用结构 | 第42页 |
(二)配合其他手段反哺农业 | 第42-43页 |
1、改革农村金融 | 第42-43页 |
2、发展农业保险 | 第43页 |
(三)消除二元社会经济制度 | 第43-44页 |
1、改革户籍制度 | 第43页 |
2、完善土地制度 | 第43页 |
3、健全医疗卫生制度 | 第43页 |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第43-44页 |
5、进行乡镇机构改革 | 第44页 |
(四)促进农业生产往组织化和产业化靠拢 | 第44-45页 |
1、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 第44页 |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 第44-45页 |
(五)加强科教兴农 | 第45页 |
1、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体系 | 第45页 |
2、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 | 第45页 |
3、农业信息化建设 | 第45页 |
(六)加强工业反哺农业的法制化建设 | 第45-46页 |
1、为给工业反哺农业立法 | 第45-46页 |
2、反哺农业执行及监督 | 第46页 |
(七)促进社会化多元反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