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因果关系于保险法上之意义 | 第11页 |
二、我国保险因果关系立法及实践问题 | 第11-13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因果关系理论分析 | 第14-30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因果关系理论 | 第14-23页 |
一、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 第14-17页 |
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第17-23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理论 | 第23-26页 |
一、条件说 | 第23页 |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 | 第23-25页 |
三、最近因果关系说 | 第25页 |
四、法规目的说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保险因果关系理论之趋同性——以大陆法系保险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轨迹为视角 | 第26-30页 |
一、两大法系因果关系理论之趋同性 | 第26-28页 |
二、保险因果关系中的原因与条件 | 第28页 |
三、保险因果关系中的相当原因 | 第28-29页 |
四、保险因果关系中的最近原因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保险近因的含义、特征及原则功能 | 第30-41页 |
第一节 保险近因的含义 | 第30-34页 |
一、近因概念的早期理解 | 第30-31页 |
二、近因标准的演变——由时间标准到效力标准 | 第31-32页 |
三、保险近因的含义 | 第32-33页 |
四、保险近因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保险近因的特征——以保险近因与侵权近因的区别为视角 | 第34-38页 |
一、责任成立与责任范围之意义 | 第34-35页 |
二、法政策判断问题 | 第35-36页 |
三、原因的范围 | 第36-37页 |
四、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 第37页 |
五、过错与合法性问题 | 第37-38页 |
六、小结 | 第38页 |
第三节 保险近因原则的功能 | 第38-41页 |
一、保险利益“平衡器”功能 | 第38-40页 |
二、道德风险“过滤器”功能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保险近因适用之常识标准 | 第41-46页 |
第一节 常识标准概论 | 第41-42页 |
一、常识的意义 | 第41页 |
二、常识的可确定性 | 第41-42页 |
三、常识于保险因果关系中的适用 | 第42页 |
第二节 异常事件标准 | 第42-44页 |
一、异常事件与条件的区别 | 第42-43页 |
二、区别的相对性 | 第43页 |
三、继起的条件 | 第43页 |
四、细节问题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故意行为标准 | 第44-45页 |
一、故意行为之前的探寻 | 第44页 |
二、故意行为后之的探寻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保险近因适用之实证分析 | 第46-56页 |
第一节 保险近因适用之纵向分析 | 第47-49页 |
一、多个原因连续发生导致承保损失 | 第47-48页 |
二、多个原因间断发生导致承保损失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保险近因适用之横向分析 | 第49-52页 |
一、数个原因同时发生并相互依存 | 第50-51页 |
二、数个原因同时发生并相互独立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保险近因适用之限制分析 | 第52-56页 |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限制 | 第52-53页 |
二、保险合同的措辞限制 | 第53-54页 |
三、保险责任期间的限制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