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保险法令论文

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适用关系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职业伤害赔偿制度概述第10-22页
 第一节 职业伤害的概念及认定第10-14页
  一、职业伤害的概念第10-11页
  二、职业伤害的界定第11-14页
 第二节 职业伤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演变第14-22页
  一、工业革命前:主要由封建家庭伦理调整第14页
  二、工业革命初期:完全由劳工自己承担责任第14-15页
  三、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过错责任第15-16页
  四、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迄至今日:无过错责任第16-18页
  五、责任保险的介入第18-20页
  六、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第20-22页
第二章 我国职业伤害赔偿制度之现状第22-34页
 第一节 用工形式现状:二元法律关系并存第22-25页
  一、不同的用工形式——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第22页
  二、劳动关系中的职业伤害第22-24页
  三、劳务关系中的职业伤害第24-25页
 第二节 赔偿制度现状:众多法律条文竞合第25-34页
  一、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伤保险相关立法第25-29页
  二、对劳务关系的调整——民事赔偿相关立法第29-32页
  三、对《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中相关规定的理解第32-34页
第三章 实践中的困惑与出路第34-48页
 第一节 实践中的困惑第34-41页
  一、困惑一:当事人是否具有赔偿方式之选择权第35页
  二、困惑二:如何避免雇主过错情形下的不当免责第35-36页
  三、困惑三:如何避免第三人侵权情形下雇工因伤获利之情形第36-37页
  四、困惑四:如何避免因适法依据不同而导致的同案不同赔问题第37-39页
  五、困惑五:在用人单位与参保单位不一致时如何确定赔偿主体第39-41页
 第二节 可借鉴的解决模式第41-44页
  一、取代模式第42页
  二、选择模式第42-43页
  三、兼得模式第43页
  四、补充模式第43-44页
 第三节 笔者观点:补充模式第44-48页
  一、法条建议第44-45页
  二、理由第45-46页
  三、相关立法之举例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
下一篇:城市社区冲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