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关于亚洲-太平洋季风系统的研究 | 第12-14页 |
·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亚洲夏季风推进(季内变化)的研究 | 第15页 |
·关于亚洲季风年际变化的研究 | 第15-17页 |
·关于亚洲季风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 | 第17-18页 |
·关于季风区遥相关的研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22-32页 |
·资料说明 | 第22-23页 |
·区域气候模式简介 | 第23-24页 |
·统计方法介绍 | 第24-32页 |
第3章 印度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差别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夏季风建立时间的差别 | 第32-34页 |
·夏季风推进过程的差别 | 第34-36页 |
·夏季风结构特征的差别 | 第36-39页 |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大尺度环流场特征 | 第36-37页 |
·夏季风的流场结构配置 | 第37-39页 |
·夏季风其他气候特征的差别 | 第39-40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40-42页 |
第4章 印度夏季风的爆发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遥相关 | 第42-56页 |
·引言 | 第42页 |
·所用资料 | 第42-43页 |
·印度夏季风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相关 | 第43-46页 |
·印度西南部季风降水与中国长江流域降水的相关 | 第43-45页 |
·印度夏季风爆发日与长江流域入梅日的关系 | 第45-46页 |
·亚洲季风区各层环流系统特征分析 | 第46-52页 |
·高层环流系统的演变特征 | 第47-49页 |
·中层环流系统的演变特征 | 第49-50页 |
·低层环流系统的演变特征 | 第50-52页 |
·中国长江流域入梅时的垂直结构特征 | 第52-53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53-56页 |
第5章 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分析 | 第56-70页 |
·引言 | 第56页 |
·所用资料 | 第56-57页 |
·印度季风与华北降水的遥相关 | 第57-58页 |
·印度季风强度与华北降水异常的联系 | 第58-59页 |
·强、弱季风年降水和环流异常分析 | 第59-62页 |
·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季风区各层环流系统的特征分析 | 第60-61页 |
·季风区水汽输送场的异常分布特征 | 第61-62页 |
·季风区对流加热异常场分析 | 第62-63页 |
·数值试验 | 第63-67页 |
·模式和试验设计 | 第63-64页 |
·模式模拟能力检验 | 第64页 |
·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67-70页 |
第6章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对中国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所用资料 | 第71页 |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关键区的确定 | 第71-72页 |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 | 第72-73页 |
·强、弱季风年降水和环流异常分析 | 第73-78页 |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季风区中低层环流场的分布特征 | 第74-75页 |
·季风区局地Hadley环流的分布特征 | 第75-76页 |
·季风区水汽输送及散度分布特征 | 第76-77页 |
·季风区对流异常场分析 | 第77-78页 |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 第78-81页 |
·强、弱季风年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特征 | 第78-79页 |
·弱季风年时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位相循环 | 第79-81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81-84页 |
第7章 西北太平洋东南季风对中国华北汛期降水的影响 | 第84-96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所用资料 | 第85页 |
·华北雨季和西北太平洋东南季风降水的关系 | 第85-86页 |
·西北太平洋东南季风对华北汛期降水的贡献 | 第86-87页 |
·华北汛期降水异常年的季风环流异常分析 | 第87-90页 |
·季风区500hPa高度异常场分布特征 | 第87-88页 |
·季风区垂直运动分布特征 | 第88-89页 |
·季风区水汽输送及散度分布特征 | 第89-90页 |
·季风区对流异常场的分布特征 | 第90页 |
·西北太平洋东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对华北降水的影响 | 第90-94页 |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特征 | 第91页 |
·华北降水偏多时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位相循环 | 第91-94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94-96页 |
第8章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的整体相关性分析 | 第96-110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所用资料 | 第97页 |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 | 第97-100页 |
·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98-99页 |
·夏季风的年际变化特征 | 第99-100页 |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 | 第100-102页 |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降水的遥相关 | 第102-104页 |
·亚洲-太平洋季风环流异常分析 | 第104-105页 |
·热带海温对夏季风TBO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07-110页 |
第9章 全文总结和讨论 | 第110-116页 |
·主要结论 | 第110-113页 |
·结果讨论和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个人简介 | 第130-131页 |